测试你的前世今生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举行了第二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如美国电影协会克里斯托弗·多德、法国电影中心国际合拍片负责人朱利安·埃诺扎、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等就寻找“中外合拍片的DNA”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来自美国的多德用1933年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难夫难妻》来形容中国和美国100年来在电影上合作的关系,“之间有着很多的分歧,但是在过去的10年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即便是在中国去年和包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订了间的电影合作协议的情况下,合拍片由于就国际合作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庞杂关系,以及缺乏的操作细则,的导演和影人即使得到合拍片的机会也会处于尴尬境地。作为论坛主持人的导演何平透露,王小帅导演的新作、中法合拍片《我十一》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法国方面对这部作品有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大部分拍摄仍然需要在中国进行。”虽然作为中国和法国电影合作协议的第一部受益之作,其在中国拍摄部分的投资却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支持,“王小帅昨天和我通电线万元全部投入到拍摄中去了。中国不投钱,合拍公司还问他收15万元的费用。”何平说。
在此次电影节金爵入围影片《Hello!树先生》放映散场后,早报记者意外碰到了同样观影的王小帅导演。对于何平导演在论坛上透露的新片制作窘况,王小帅向记者表示确有此事,“或许是我的动作太快了。实际上整个的中法合拍片的合作协议是在去年7月的时候确定的。而我们这个片子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就开始筹备了。由于法国方面有着从广告收益、各种基金资助合拍电影的机制,所以我们很快就拿到了投资。”王小帅表示,中国对于合拍片的具体的细则,特别是在投资上的资助如今尚不明确,“我们作为导演,还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融资和投资的途径。”
这部影片作为第一部受益于《中法电影合拍协议》的影片,有着在发行上在法国就算法国电影,在中国就当做是纯粹的中国电影的便利。在此协议下拍摄的影片在前期就成为中法双方合作的项目,简化了进入了电影市场的手续。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法国国家电影合拍中心的负责人朱利安·埃诺扎透露了法国对于合拍片的投资的机制,“将在法国上映的商业的票房收入的15%收归一个专门的电影基金,来资助电影的制作。而广告收入的5%也是用来资助电影的。”不仅如此,在刚刚闭幕的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法国电影中心刚刚宣布将成立一个新的电影基金,专门用来帮助外国导演在法国拍摄和制作影片。“大多数的法国电影院都每年放映一些来自全世界各地、有异域风情的电影,因为人们有看这些电影的需求和必要。”
“法国有一系列长期的政策,用税收来支持一些不走商业线的电影。导演的原创力比较强,但他们的商业竞争力可能会差,所以法国有关方面一直有一个资助体制。”王小帅说,“我们国内则长期没有这样的资助体系,我们通常的金是给一些主旋律的影片、儿童电影、少数民族电影,而对于艺术电影则没有相关的机制。”不过,王小帅也透露,他已经向反映了情况,已经获得了相对简便的制作和拍摄,“在合拍公司的费用上,现在也给我们缓期,一切暂停,重新在合作协议之下研究新的对策。”
相对于导演来说,以集团、公司的身份进入合拍片领域则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线年上影集团第一次和美国合拍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太阳帝国》,上影总裁任仲伦表示当时不过是协拍。“我记得当年作为取景地的外滩被封了一个多月,这在今天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任仲伦说,“当时其实是人家带来题材和故事,到中国取景,我们做一些协助的工作。”在2007年,拍摄《木乃伊3》的时候,虽然被称作合拍片,但“实际上仍然是协拍,仍然是他们带着既定的题材和故事”。但是近两三年来,中外的合拍片终于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合拍阶段,或者说由中国主导创意的阶段。上影集团正在进行的一部关于二战时候避难上海的影片,就是根据中国作家的小说改编的,再根据具体的故事来寻找合适的合作者。“我们最后找到的合作者凤凰影业总裁麦克·麦达沃伊,他本身就是在上海出身的,当时他的父母来到上海避难,他自己对于上海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任仲伦看来,这才是最好的合作者,而合拍片也真正地进入到“中国创意”的阶段,“合拍不是简单的加法。”任仲伦说。事实上,作为影业标杆的好莱坞的影片拍摄和制作正在越来越全球化。“在20年前,好莱坞只关心的题材,但是现在完全在好莱坞拍摄和制作的片子正在越来越少。”电影《比尔》的制片人班内特·沃尔什说。在拍摄,在制作,全球各地跑,找到最佳的制作方式、最低的成本、最好的合作方式正成为潮流。而中国电影在何平看来因为投资大多数来自国内,所以常常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这一点,与会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日本合拍片非常少,人们更加满足于看日本本土制作的电视剧和电影,认为“这样就足够了”,“现在日本有一个社会问题,不再像十几年以前,年轻人纷纷外出留学,现在人们不愿意出去看看,我认为这是需要改变的。”岩井俊二说。
对于电影人来说,合拍片只是一种概念,他们甚至希望有一天能没有合拍片和本土片之分,只谈电影。但是,语言、文化和政策的区别都使得这个话题将在未来被反复提及和讨论。比如合拍片成功的典型《卧虎藏龙》在票房大卖,但在国内的票房只有区区700万元;比如冯小刚的《手机》被索尼认为没有办法为国外的观众所理解而最终止步国门,这些都折射出合拍片对题材和故事的特殊要求。为了应对这种差异,也有公司采用更加激进的方式,据何平透露,华谊就计划在美国投资成立一个专门拍英文片的公司来绕过合拍,真正做全球化的电影。而作为上影集团则将和国外的合作整合在整个的产业链当中,无论是合建影院,还是合作成立技术公司等一系列措施,都使得未来的合拍的磨合期缩短到了可控范围之内。
合拍片对于电影的制作有很大的好处,资金、技术、演员,制度等。但是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很容易弄得像。文化、思想等内在的融和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难夫难妻,这个评价相当合适。很多合拍片看起来故事还不错,可是演员的融合相当的奇怪,就算混搭也要靠谱啊。希望举办这么多次的这个电影节那个电影节能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电影协会克里斯托弗·多德在昨日论坛现场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举行了第二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如美国电影协会克里斯托弗·多德、法国电影中心国际合拍片负责人朱利安·埃诺扎、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等就寻找“中外合拍片的DNA”的主题展开了讨论。来自美国的多德用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