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导读】《变形金刚4》的热映,又带动起了两岸三地观众对于影片角色翻译名的大讨论,这股热潮甚至上升到了文化差异的高度。其实,这些好莱坞或有趣或奇葩的翻译名背后,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可以设想这样一段对话。观众A:“我喜欢《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观众B:“擎天柱是谁?是柯博文吗?观众C:“不是,是无敌铁牛。”
这样“鸡同鸭讲”的对话并非异想天开。事实上,暑期巨无霸《变形金刚4:绝迹》除了能够刷新票房纪录外(截止今日,内地票房已经突破18亿人民币),还能够带动观众们的吐槽热潮。吐槽的焦点除了剧情之外,有关片中角色翻译名的争论,甚至能够上升到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层面,值得深入探讨一番。
这次争端首起东森新闻的一篇名为《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变形金刚差“译”》的报道。报道中称:“擎天柱之名虽好威却也好俗气。的翻译很瞎,把帅气的变形金刚变俗气了”。
看到这样的报道,观众哪里坐得住?于是,立马有专栏作者发表雄文,“翻出旧账”,声讨在上映的好莱坞的各种“奇葩”翻译名。首当其冲的,就是著名的“神鬼系列。”在1999年上映的《木乃伊》被翻译成《神鬼传奇》后,如今已经有超过20部各类电影被翻译成了“神鬼”。要说到这种无厘头的系列命名,其实,也有“总动员系列”。
那么,好莱坞在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翻译名都是谁说了算呢?这些看似奇葩翻译名称都是怎么诞生的?今天,就聊一聊这好莱坞“舶来”改名记。
如果电影翻译名能够申请专利的话,的“神鬼”系列必须排在第一位。该翻译名系列最早的一部作品乃是1992年的《大盗》。这部由奥斯卡影帝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惊悚动作片,在次年上映时,翻译成了《神鬼尖兵》。从电影剧情来讲,片中两位主角从同窗好友到彼此为敌,身份上亦正亦邪的变化颇有几分“神鬼”之味。再加上影片的高科技色彩,取名为“尖兵”也并不意外。
其实,真正让“神鬼”系列威名远扬的,是在1999年由斯蒂芬索莫斯执导的《木乃伊》。该片当年横空出世,在全球拿下4.1亿美金票房。在上映前,当时负责发行该片的UIP(派拉蒙跟环球在海外成立的联合发行公司)公司老板凭着自己从业40年的经验与直觉,确定了《神鬼传奇》这个译名。结果,当年《木乃伊》在收获超过1.4亿新台币票房(数据来源:电影资料库),力压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全民公敌》成为当年票房冠军。《木乃伊》的票房大卖或许有《神鬼传奇》这个名字的因素,不过,在之后,片方视“神鬼”系列译名为票房,这才有了之后跟风而来的一大串“神鬼”系列影片。其中著名的要数《神鬼认证》(《谍影重重》)和《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