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但是在2014年,这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很多年轻的创作者进来了,做的却是偏段子类型的剧,制作方请不起明星演员,只能通过设定一些吸引眼球的话题来做内容。当时,首部网剧《匆匆那年》单集投入近百万元,这在当时的网大市场是一个让人咂舌的数字,数字背后连带着一连串的风险:启用新导演、新演员、难解的青春题材等。
《匆匆那年》最终赢得了口碑,豆瓣评分8.1,搜狐视频独家播放量达12.9亿次,被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网剧爆款。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火了的IP也一样。2016年1月,《匆匆那年》的原作者发布长微博,再次声明搜狐视频出品的《匆匆那年》网剧续集并为获得她的授权,属侵权之作。
早在该剧前一天,九夜茴就发出《关于匆匆那年版权事宜的声明》。她在其中表示:“近日,搜狐视频在没有得到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改编《匆匆那年》,利用《匆匆那年》的原有人物和故事框架,制作出品了所谓的续集《匆匆那年:好久不见》……上述行为严重涉嫌《著作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给本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困扰,也极大了行业良好秩序。”
近两年,IP大热掀起了一个IP的收购潮,主要是以像《匆匆那年》这种你买我卖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第一是买方为囤积资源,购买资源后久久不开发,卖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第二是IP良莠不齐,缺少一个权威的行业规则与鉴定机构,买中大的IP就像中彩;第三就是像网络文学IP,主要以买卖版权为主,由于网络上的文字可通过复制粘贴,因此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鉴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版权是可交易的,在版权上的鉴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发行主体的鉴权;二是对所有者的鉴权,只有能够有效确定谁发行,谁拥有,才能进行交易追溯,进行海量交易。
在《匆匆那年》这个事件纠纷问题上,由于授权时缺少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因此才有可钻。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若是能够有权威第三方在IP买卖的过程中,提供交易标准与监管服务,能够确定谁拥有,谁发行,授权时间为多长等等,在细节上进行监督。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追根溯源,查清楚问题根源,再借助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平公开的执法与仲裁,形成产业链闭环,保障IP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
当然,要想形成产业链闭环,还需国家立法的支持。于2017年10月开始生效的民法总则中关于虚拟财产的,说明了国家正在完善关于虚拟财产的立法。随着国家关注度的提高与市场的阳光化发展,相信IP交易市场将会规范发展的道,到那时,像《匆匆那年》这些版权纠纷将会大大减少,还版权交易市场一个公开公平的交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