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电影人物
  • 传奇人生:将门出身 以高利贷入行电影人物
  •   南方人物周刊

      阔别影坛15年后,他回来了!—他不承认自己是伯乐,却在20多年前用自己出品的电影,令入行6年的无线艺人刘德华初尝票房和演技双重嘉;他不以造星为业,却让周润发、周星驰、李连杰在参演他的电影那几年事业如日中天;他执掌的电影公司在极盛时期,手握众多巨星合约,、张艺谋都在其中;由他公司出品的电影,一度全港1/4的票房,地区份额更是高达1/3。

      他是永盛电影公司掌门人向华胜,人称“胜哥”。

      以高利贷入行

      “我的公司直到现在,肯定都是大电影公司里最小的,在尖沙咀,几十平而已,几十年都没有搬过。”向华胜说。

      向华胜出身将门,其父向前是原少将。家里13个孩子中,向华胜最小。因为家世不俗,向家坐上宾时有名人,粤剧名伶邓碧云、吴楚帆都是家中常客,向华胜最早接触到演艺圈名人,就是母亲牌桌上的这些长辈。

      4岁那年,向华胜在九龙戏院看了生平第一部电影,之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因为父母跟戏院老板私交甚好,他从没买过票。多年以后,戏院老板的儿子继承父业,投资拍摄了《英雄本色》。而向华胜,也一头扎进这个圈子,一打拼就是数十年。

      港人历来重商,成年之后的向华胜就在商道开始摸爬滚打,尝试过很多生意。涉足电影前,他在生意场上的最后一站是餐饮业。他聘用澳门新安酒家汤老板和鲍鱼大王杨贯一来经营海产餐厅,“生意很好,吃一顿饭要花好几万”。

      当账面资金达到百万时,向华胜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取名“永胜”,初生牛犊的万丈雄心溢于言表。那一年,他23岁。

      严格来说,永胜开山之作应该是两部功夫喜剧《扎马》和《梁山怪招》,但在向华胜看来,这两部反响平平的旧作只是公司的试水探,真正的敲门砖是几年后的新片《大小不良》。

      那是1980年代初,也是影坛新一轮生力军强势破土的发端。制作量大降的老牌一哥邵氏影业不再一家独大,嘉禾后来居上,票房遥遥领先,曾经盛极一时的功夫片日渐式微,时装喜剧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伴随着、洪金宝等新一代影人逐渐崛起,海外归来的年轻人、许鞍华、方育平、严浩也开始投身影坛,首执导筒。这就是后来为影史津津乐道的“电影新浪潮”。浪潮翻卷之际,新艺城等一大批新公司相继成立,各神仙尽显其能。

      向华胜将公司更名为“永盛”,带着《大小不良》的拍摄计划,开始了在影坛的第一次破浪之旅。300万的预算对如今的他无足挂齿,但在当年却是一笔巨款,压上餐厅的所有家当,又借了200万高利贷,才得以开机。为他担任导演的曾志伟、编剧黄炳耀都是多年老友,片中女一号则是他侄女的同班同学张艾嘉。

      片子上映期间,他一次,往返于戏院和公司之间,看上座、问口碑、算票房。这个讲述由陌生人变成莫逆之交的温情粤语片,最终斩获了千万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14位。在票价仅为港币20元的那个年代,千万就足以庆功。

      向华胜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在这个圈子、活下来。

      没有一部电影赔过

      还完高利贷之后,向华胜没有马不停蹄地开拍下一部新作,而是选择了短暂离开,时间是1年零9个月。

      “第一部片子成功,完全是朋友帮忙,全靠运气。”向华胜说,“你不可能一直靠别人,大家都要做自己的事。运气呢,能帮你一回两回,三回就不得了,能帮你一辈子吗?”

      尽管票房大捷,向华胜却发现自己对于电影所知十分有限。他一个道理:观众不喜欢,自己认为拍得再好也没意义,拍电影就要让观众喜欢。这个朴素得近乎常识的电影生意经,直到现在仍然是他拍电影的第一准则。“我从入行到现在,没有一部电影赔过。”向华胜对此引以为傲。

      不管这种以迎合市场为第一要务的创作观,在评论界怎样备受争议,在他那一年多的闭关期中,他的确用全部的心思来想通这个“首要问题”。多年后,影评人用各种方式总结“向氏影片”市场不败的秘诀:题材普世、概念新颖、故事为王、明星众多

      再度出山后,向华胜试图向一个成熟的制作人和管理者转型。他开始了解院线,思考档期,压缩制作成本,提高拍摄速度。

      电影和遍地美食一样,都是地道的特产。这一时期,港人平均每年进影院26次,仅次于美国。观众对于粤语本土电影的喜爱,远甚好莱坞影片,因此养活了无数影人。但另一方面,全港4成票房由年度10大卖座影片包办。向华胜日渐意识到:只有做大,才有出。

      在一次的饭桌上,一个朋友告诉向华胜:有人手头有周润发的合约,打算转卖。朋友问他有没有兴趣,向华胜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价钱”。“100万!”“100万?!”“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再谈!”

      多年后他回忆说,当时吃惊的表情令那位朋友觉得他嫌价钱太贵,其实他是觉得太便宜,便宜到不可思议。最后拿到了周润发的合约,价钱是80万。随后他找到出任导演,从筹备到开机,《赌神》只用了一个月。

      开机那天,周润发看到王晶蹲在一边不停地写,前问了一句:导演你写什么?王晶头都没抬,回了一句:待会儿你要说的台词。那是王晶拍片神速的时代,那一年他拍了9部片子。在影评人的笔下,那个时期也是港片“最后的黄金时代”。

      麻将和赌马是港人一直以来的爱好,这部以港人的牌赌之趣为题材的电影,成为后来影迷津津乐道的“赌片”经典。《赌神》之前,向华胜已经投拍过一部“赌片”:《无上》,2500万的票房使得这部影片位居年度第5的。

      “赌片不是我开创的新类型,我也是从电视剧里学来的。”向华胜解释说,“其实牌技只是一个包装,好比《泰坦尼克号》的那艘船。如果是一艘游艇和二十几个人,这个电影肯定不会那么卖座。赌片真正打动观众的是背后的人性。”说到这里,他补了一句,“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赌博。”

      由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领衔的《赌神》上映后,引发观影狂潮,将近4000万的进账让永盛第一次尝到票房冠军的滋味。本埠大卖之外,《赌神》在、韩国也屡破票房纪录。

      之后,向华胜又签下周星驰,这位数年前还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龙套“宋兵乙”,此时已成为深受影迷喜爱的票房和喜剧之王。随后和周星驰合作的《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都荣膺年度票房冠军,6年之内,永盛4度占据全港票房榜的头名席位。

      踌躇归来

      票房井喷之后,明星片酬、制作预算不断攀升。以永盛签约艺人李连杰为例,1992年,一部投资3500万的港片,1/3的预算是李连杰的片酬。昔日港片的良性生产不再。

      两年后,好莱坞发动突然反击,《侏罗纪公园》、《亡命天涯》、《真实谎言》、《时速》4部先后席卷亚洲,港片终于招架不住了。1993年至1995年,地区30部卖座影片,好莱坞占了25部,港片仅剩4席。

      电视和在出现后,对市场格外依赖的港片终于没能跨过这次影业危机。盗版日益,港片处境雪上加霜。1995年,永盛最卖座的影片《追女仔》票房刚过千万,不足上年票房冠军的1/5。因为膝盖骨刺发作,向华胜在这一年离开了和影坛。

      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从那时至今,影人一直都在努力走出这个漫长的冬天。暂别影坛的向华胜,把全部的生意交给了网络和股票,而且做得风生水起。永盛的核心主力也在这些年寻找新的归宿:发哥和自己的名字一样,在身材和片酬上不停攀高;华仔依然努力敬业地扮演着天王和劳模的双重角色;李连杰声称弃武从文,壹基金慈善事业是他的下半生;星爷自组星辉电影公司,拍电影捞名,藉地产渔利;王晶如今一门心思在内地拍片,昔日的影市灵丹越来越接近“烂片之王”

      “电影始终还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在影迷即将遗忘他的前夜,向华胜回来了,带着名为“5510”的新计划。5510,即用5年时间,投资5亿,拍摄10部影片。为这个计划打响首战的是两部古装喜剧《唐伯虎点秋香2》和《龙凤店》。

      《唐伯虎点秋香2》超过7000万的票房依然延续了向氏票房不败的影坛传奇,但令人失望的剧情设计使得向华胜本人都大为不满。据说是他和导演李力持的一些创作分歧较大。他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第二部影片《龙凤店》上。

      “这个戏绝对超过90分,在我这里,超过80分就会是好片子。”向华胜说。“我改编的是正德下江南游龙戏凤的故事,我敢绝对是改编电影里做得最好的,这个桥段不比当年的《无上》差。”

      向华胜信心十足,“片子不好,会有中影、上影两条最大的院线给你发行吗?”

      不止一个向华胜身边的朋友透露,从影至今,他自认没有拍过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那些影片都只为市场量身定做。一个朋友说,如果他把内心的那部电影拍出来,肯定是部文艺片,当然也绝对不卖钱。

      向华胜命理,醉心玄学,他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我命好。”

      只有现在不行的人才老提过去

      人物周刊:一个人能做电影几十年都不曾在票房上失手,你是怎么做到的?

      向华胜: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个牵涉到命理运数的问题。努力好像很重要,其实努力就成功,只适合开个小餐馆或者开个鞋店之类的生意。努力会不愁三餐,但是要做到出人头地,除了要命好、运气好,好像没有别的什么方法。

      人物周刊:你这样的回答,可能会有很多人不满意。

      向华胜:我有很多朋友很努力,但还是赔很多钱。所有拍电影的人,做梦都想不到,哪一部会最火。我跟周润发拍的《赌神》,合约是送上门来的,开机时剧本都没有。片商一听我要拍的内容,当时就付了定金,最后破亚洲纪录,赚很多钱。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你说这是我努力吗?好像不是。当然,没有我前面其他的努力,也不会有今天,要不然国家以为我跑这里来宣传。

      人物周刊:你的家族背景显赫,其实你有很多投资渠道,为什么会选择做电影?

      向华胜:人其实都在找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这个事肯定得是你自己喜欢,而且还要熟悉。人对不熟悉的事情,总是会产生恐惧。你回到自己家里,即使漆黑一片,你也不会害怕,因为你太熟悉了。我做电影差不多10年的时候,对票房的预计准确度就达到90%。我说这部戏票房2000万,绝对不会1500万,大概就是1900万到2100万之间。

      虽然我是命理专家,但我不,我是爱因斯坦的信徒,他说过,人做事如果要成功,在之前必须脑海中有画面。电影说穿了,就是画面,再就是七情六欲。冯小刚的《大地震》,很好,如果不拍地震场面,大概500万也就拍完了吧,但他还是要花那么多钱,不然他心里就没底。心里如果有底,也不会让梁朝伟吧?电影最牛就是喜欢你也得看,不喜欢你也得看,千方百计让人进影院,李安他们懂,我也懂。所以我每部戏都成功,要不然我也没做什么大生意,这些年吃香喝辣,哪儿来的钱?

      人物周刊:电影是你最重要的投资吗?

      向华胜:不是,我金融做得挺好,我有上市公司。后来没拍电影的这几年,我做金融股票,也做得挺大,赚钱比电影多。

      人物周刊:你做电影总是会注重量的突破,是出于广种薄收的盈利需要吗?

      向华胜:不,是必须的。一个本子搞三五个月,找一个大明星,谁有空马上给你拍?明星都要看本子,所以我找一堆编剧写本子,先把故事准备好,明星喜欢哪个我们就拍哪个。明星永远是没时间,筹备几个月拍,再上片、宣传,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就没了,所以国内电影总做不出一个潮流。

      观众喜欢你就给他吃嘛,人家喜欢吃鱼,你非要让人吃肉,等人想吃肉,你又上一道胡萝卜,感觉还是怪怪的。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很明显观众喜欢,可他非要跑去拍《大地震》,一震就是两年,弄得现在才拍续集。我跟你讲,我的《疯狂大金婚》准备找古天乐拍,早筹备好了,题材跟他一样,但是我尊重他,没有抢他前面拍,要不然现在已经出来了。我宁可跟他上片的时候对打,这个要讲江湖。

      人物周刊:内地电影如今的一个现状就是产量可观、质量欠佳。有人担心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会恶化国产片的发展,你怎么看?

      向华胜:产量多是好事,那样才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为什么古装戏那么多,因为人总是懒惰的,三部五部卖光了就没东西了,佛家讲一个“空”字,你不倒空,就装不进去嘛。卖得太快,没有东西进去,那他卖什么?你拍现在的故事,观众心里都有底,你好不好观众很快就知道,但古装你可以编啊。不过要记住,的东西最难编好。古装改得比较快,像周星驰演的《鹿鼎记》,剧本我改的,我拿金庸的原著做成两集,你看效果不错吧?古装我一个星期就可以给你,但是时装慢,所以我现在几个本子同时在赶,怎么赶都要几年。

      人物周刊:“5510计划”是不是囊括了你近几年全部的发展战略?

      向华胜:我想法挺多,我还想做数字电视。我打算做5到6个省的数字电影频道,同步播放最新电影,收费不贵,比如你一张盗版10块钱,我就9块,你9块我就8块。现在大家看电影要考虑好多问题,况啊、停车啊,再吃个饭,要花好几百块,还是挺贵的一种享受,我就是想办法把看电影的成本降下来。就像我们当年把1000人的大戏院拆成3个,上不同的片子,《铁达尼号》满了,你就看《花样年华》,中小型影片就能救活了。中小投资电影很不容易,拍就没多少钱,更不要说宣传了。你越没宣传,观众越觉得你是不好所以才没宣传。所以我就反过来,把电影给你送到家里。在电影院看了万一不好,人家出来还一肚子气,在家花几块钱,就无所谓,对不对?

      人物周刊:赚钱是你做电影的惟一目的吗?

      向华胜:以前是,借高利贷,不赚也得赚。但现在不是,兴趣培养出来了。还有一点,你们内地感触不深,从前是殖民地,被人瞧不起,像我们每年全世界乱跑,人家问你哪里的,一猜都说是日本,那滋味很窝囊。人家欧美文化进攻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我去美国很多次,但到现在还没去过纽约,黑人住的房子怎么样都是透过电影才知道的,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能这样呢?因为我们的电影不成功。

      我不信一步登天,我们现在一步步来,先把国内电影搞好,然后想办法传过去。我正在筹备一部电影,两年后拍,投资1亿美金,就是要塞我们中国人进去。你看那些外国,他们根本没有我们豪气,80%都跟银行借、买保险,拿出来的不多,我们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现在哪里有银行借给我?所以我们比他们勇气大。要看以后,不要看现在。你跟我说以前,我真是不太愿意,只有现在不行的人才老跟你提过去,我们往后看,过两三年你再看我。现在我是起步,这次回来,能够站稳,我已经很开心了。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