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華勝
網易娛樂11月21日報道南方人物周刊報道 闊別影壇15年后,他回來了!——他不承認自己是伯樂,卻在20多年前用自己出品的電影,令入行6年的無線藝人劉德華初嘗票房和演技雙重嘉獎﹔他不以造星為業,卻讓周潤發、周星馳、李連杰在參演他的電影那幾年事業如日中天﹔他執掌的電影公司在極盛時期,手握眾多巨星合約,鞏俐、張藝謀都在其中﹔由他公司出品的電影,一度橫掃全港1/4的票房,台灣地區份額更是高達1/3。
他是永盛電影公司掌門人向華勝,人稱“勝哥”。
以高利貸入行
“我的公司直到現在,肯定都是大電影公司裡最小的,在尖沙咀,幾十平而已,幾十年都沒有搬過。”向華勝說。
向華勝出身將門,其父向前是原國民黨少將。家裡13個孩子中,向華勝最小。因為家世不俗,向家坐上賓時有名人,粵劇名伶鄧碧雲、吳楚帆都是家中常客,向華勝最早接觸到演藝圈名人,就是母親牌桌上的這些長輩。
4歲那年,向華勝在九龍戲院看了生平第一部電影,之后就成了這裡的常客。因為父母跟戲院老板私交甚好,他從沒買過票。多年以后,戲院老板的兒子繼承父業,投資拍攝了《英雄本色》。而向華勝,也一頭扎進這個圈子,一打拼就是數十年。
港人歷來重商,成年之后的向華勝就在商道開始摸爬滾打,嘗試過很多生意。涉足電影前,他在生意場上的最后一站是餐飲業。他聘用澳門新安酒家湯老板和鮑魚大王楊貫一來經營海產餐廳,“生意很好,吃一頓飯要花好幾萬”。
當賬面資金達到百萬時,向華勝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取名“永勝”,初生牛犢的萬丈雄心溢於言表。那一年,他23歲。
嚴格來說,永勝開山之作應該是兩部功夫喜劇《扎馬》和《梁山怪招》,但在向華勝看來,這兩部反響平平的舊作只是公司的試水探,真正的敲門磚是幾年后的新片《大小不良》。
那是1980年代初,也是影壇新一輪生力軍強勢破土的發端。制作量大降的老牌一哥邵氏影業不再一家獨大,嘉禾后來居上,票房遙遙領先,曾經盛極一時的功夫片日漸式微,時裝喜劇逐漸成為市場新寵。伴隨著成龍、洪金寶等新一代影人逐漸崛起,海外歸來的年輕人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嚴浩也開始投身影壇,首執導筒。這就是后來為影史津津樂道的“電影新浪潮”。浪潮翻卷之際,新藝城等一大批新公司相繼成立,各神仙盡顯其能。
向華勝將公司更名為“永盛”,帶著《大小不良》的拍攝計劃,開始了在影壇的第一次破浪之旅。300萬的預算對如今的他無足挂齒,但在當年卻是一筆巨款,壓上餐廳的所有家當,又借了200萬高利貸,才得以開機。為他擔任導演的曾志偉 、編劇黃炳耀都是多年老友,片中女一號則是他侄女的同班同學張艾嘉。
片子上映期間,他一天數次,往返於戲院和公司之間,看上座、問口碑、算票房。這個講述由陌生人變成莫逆之交的溫情粵語片,最終斬獲了千萬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14位。在票價僅為港幣20元的那個年代,千萬就足以慶功。
向華勝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在這個圈子、活下來。
沒有一部電影賠過
還完高利貸之后,向華勝沒有馬不停蹄地開拍下一部新作,而是選擇了短暫離開,時間是1年零9個月。
“第一部片子成功,完全是朋友幫忙,全靠運氣。”向華勝說,“你不可能一直靠別人,大家都要做自己的事。運氣呢,能幫你一回兩回,三回就不得了,能幫你一輩子嗎?”
盡管票房大捷,向華勝卻發現自己對於電影所知十分有限。他一個道理:觀眾不喜歡,自己認為拍得再好也沒意義,拍電影就要讓觀眾喜歡。這個朴素得近乎常識的電影生意經,直到現在仍然是他拍電影的第一准則。“我從入行到現在,沒有一部電影賠過。”向華勝對此引以為傲。
不管這種以迎合市場為第一要務的創作觀,在評論界怎樣備受爭議,在他那一年多的閉關期中,他的確用全部的心思來想通這個“首要問題”。多年后,影評人用各種方式總結“向氏影片”市場不敗的秘訣:題材普世、概念新穎、故事為王、明星眾多……
再度出山后,向華勝試圖向一個成熟的制作人和管理者轉型。他開始了解院線,思考檔期,壓縮制作成本,提高拍攝速度。
電影和遍地美食一樣,都是地道的特產。這一時期,港人平均每年進影院26次,僅次於美國。觀眾對於粵語本土電影的喜愛,遠甚好萊塢影片,因此養活了無數影人。但另一方面,全港4成票房由年度10大賣座影片包辦。向華勝日漸意識到:隻有做大,才有出。
在一次聚會的飯桌上,一個朋友告訴向華勝:有人手頭有周潤發的合約,打算轉賣。朋友問他有沒有興趣,向華勝隨口問了一句“什麼價錢”。“100萬!”“100萬?!”“對,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再談!”
多年后他回憶說,當時吃驚的表情令那位朋友覺得他嫌價錢太貴,其實他是覺得太便宜,便宜到不可思議。最后拿到了周潤發的合約,價錢是80萬。隨后他找到王晶出任導演,從籌備到開機,《賭神》隻用了一個月。
開機那天,周潤發看到王晶蹲在一邊不停地寫,前問了一句:導演你寫什麼?王晶頭都沒抬,回了一句:待會兒你要說的台詞。那是王晶拍片神速的時代,那一年他拍了9部片子。在影評人的筆下,那個時期也是港片“最后的黃金時代”。
麻將和賭馬是港人一直以來的愛好,這部以港人的牌賭之趣為題材的電影,成為后來影迷津津樂道的“賭片”經典。《賭神》之前,向華勝已經投拍過一部“賭片”:《無上》,2500萬的票房使得這部影片位居年度第5的。
“賭片不是我開創的新類型,我也是從電視劇裡學來的。”向華勝解釋說,“其實牌技只是一個包裝,好比《泰坦尼克號》的那艘船。如果是一艘游艇和二十幾個人,這個電影肯定不會那麼賣座。賭片真正打動觀眾的是背后的人性。”說到這裡,他補了一句,“其實人生就是一場賭博。”
由周潤發、劉德華、王祖賢領銜的《賭神》上映后,引發觀影狂潮,將近4000萬的進賬讓永盛第一次嘗到票房冠軍的滋味。本埠大賣之外,《賭神》在台灣、韓國也屢破票房紀錄。
之后,向華勝又簽下周星馳,這位數年前還是《射雕英雄傳》(胡歌版 李亞鵬版 黃日華版)裡的龍套“宋兵乙”,此時已成為深受影迷喜愛的票房保証和喜劇之王。隨后和周星馳合作的《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都榮膺年度票房冠軍,6年之內,永盛4度佔據全港票房榜的頭名席位。
躊躇歸來
票房井噴之后,明星片酬、制作預算不斷攀升。以永盛簽約藝人李連杰為例,1992年,一部投資3500萬的港片,1/3的預算是李連杰的片酬。昔日港片的良性生產不再。
兩年后,好萊塢發動突然反擊,《侏羅紀公園》、《亡命天涯》、《真實謊言》、《時速》4部先后席卷亞洲,港片終於招架不住了。1993年至1995年,台灣地區30部賣座影片,好萊塢佔了25部,港片僅剩4席。
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在台灣出現后,對台灣市場格外依賴的港片終於沒能跨過這次影業危機。盜版日益,港片處境雪上加霜。1995年,永盛最賣座的影片《追女仔》票房剛過千萬,不足上年票房冠軍的1/5。因為膝蓋骨刺發作,向華勝在這一年離開了和影壇。
壓彎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98年的金融危機。從那時至今,影人一直都在努力走出這個漫長的冬天。暫別影壇的向華勝,把全部的生意交給了網絡和股票,而且做得風生水起。永盛的核心主力也在這些年尋找新的歸宿:發哥和自己的名字一樣,在身材和片酬上不停攀高﹔華仔依然努力敬業地扮演著天王和勞模的雙重角色﹔李連杰聲稱棄武從文,壹基金慈善事業是他的下半生﹔星爺自組星輝電影公司,拍電影撈名,藉地產漁利﹔王晶如今一門心思在內地拍片,昔日的影市靈丹越來越接近“爛片之王”……
“電影始終還是我最喜歡的事情。”在影迷即將遺忘他的前夜,向華勝回來了,帶著名為“5510”的新計劃。5510,即用5年時間,投資5億,拍攝10部影片。為這個計劃打響首戰的是兩部古裝喜劇《唐伯虎點秋香2》和《龍鳳店》。
《唐伯虎點秋香2》超過7000萬的票房依然延續了向氏票房不敗的影壇傳奇,但令人失望的劇情設計使得向華勝本人都大為不滿。據說是他和導演李力持的一些創作分歧較大。他將更大的希望寄托在第二部影片《龍鳳店》上。
“這個戲絕對超過90分,在我這裡,超過80分就會是好片子。”向華勝說。“我改編的是正德下江南游龍戲鳳的故事,我敢保証絕對是改編電影裡做得最好的,這個橋段不比當年的《無上》差。”
向華勝信心十足,“片子不好,會有中影、上影兩條最大的院線給你發行嗎?”
不止一個向華勝身邊的朋友透露,從影至今,他自認沒有拍過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那些影片都隻為市場量身定做。一個朋友說,如果他把內心的那部電影拍出來,肯定是部文藝片,當然也絕對不賣錢。
向華勝命理,醉心玄學,他說得比較多的一句話是:“我命好。”
隻有現在不行的人才老提過去
人物周刊:一個人能做電影幾十年都不曾在票房上失手,你是怎麼做到的?
向華勝:諸葛一生唯謹慎。這個牽涉到命理運數的問題。努力好像很重要,其實努力就成功,隻適合開個小餐館或者開個鞋店之類的生意。努力會不愁三餐,但是要做到出人頭地,除了要命好、運氣好,好像沒有別的什麼方法。
人物周刊:你這樣的回答,可能會有很多人不滿意。
向華勝:我有很多朋友很努力,但還是賠很多錢。所有拍電影的人,做夢都想不到,哪一部會最火。我跟周潤發拍的《賭神》,合約是送上門來的,開機時劇本都沒有。片商一聽我要拍的內容,當時就付了定金,最后破亞洲紀錄,賺很多錢。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你說這是我努力嗎?好像不是。當然,沒有我前面其他的努力,也不會有今天,要不然國家以為我跑這裡來宣傳。
人物周刊:你的家族背景顯赫,其實你有很多投資渠道,為什麼會選擇做電影?
向華勝:人其實都在找自己最適合做的事情,這個事肯定得是你自己喜歡,而且還要熟悉。人對不熟悉的事情,總是會產生恐懼。你回到自己家裡,即使漆黑一片,你也不會害怕,因為你太熟悉了。我做電影差不多10年的時候,對票房的預計准確度就達到90%。我說這部戲票房2000萬,絕對不會1500萬,大概就是1900萬到2100萬之間。
雖然我是命理專家,但我不,我是愛因斯坦的信徒,他說過,人做事如果要成功,在之前必須腦海中有畫面。電影說穿了,就是畫面,再就是七情六欲。馮小剛(微博)的《大地震》,很好,如果不拍地震場面,大概500萬也就拍完了吧,但他還是要花那麼多錢,不然他心裡就沒底。李裡如果有底,也不會讓梁朝偉吧?電影最牛就是喜歡你也得看,不喜歡你也得看,千方百計讓人進影院,李安他們懂,我也懂。所以我每部戲都成功,要不然我也沒做什麼大生意,這些年吃香喝辣,哪兒來的錢?
人物周刊:電影是你最重要的投資嗎?
向華勝:不是,我金融做得挺好,我有上市公司。后來沒拍電影的這幾年,我做金融股票,也做得挺大,賺錢比電影多。
人物周刊:你做電影總是會注重量的突破,是出於廣種薄收的盈利需要嗎?
向華勝:不,是必須的。一個本子搞三五個月,找一個大明星,誰有空馬上給你拍?明星都要看本子,所以我找一堆編劇寫本子,先把故事准備好,明星喜歡哪個我們就拍哪個。明星永遠是沒時間,籌備幾個月拍,再上片、宣傳,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就沒了,所以國內電影總做不出一個潮流。
觀眾喜歡你就給他吃嘛,人家喜歡吃魚,你非要讓人吃肉,等人想吃肉,你又上一道胡蘿卜,感覺還是怪怪的。馮小剛的《非誠勿擾》(觀看),很明顯觀眾喜歡,可他非要跑去拍《大地震》,一震就是兩年,弄得現在才拍續集。我跟你講,我的《瘋狂大金婚》准備找古天樂拍,早籌備好了,題材跟他一樣,但是我尊重他,沒有搶他前面拍,要不然現在已經出來了。我寧可跟他上片的時候對打,這個要講江湖道義。
人物周刊:內地電影如今的一個現狀就是產量可觀、質量欠佳。有人擔心這種局面繼續下去會惡化國產片的發展環境,你怎麼看?
向華勝:產量多是好事,那樣才有競爭,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為什麼古裝戲那麼多,因為人總是懶惰的,三部五部賣光了就沒東西了,佛家講一個“空”字,你不倒空,就裝不進去嘛。賣得太快,沒有東西進去,那他賣什麼?你拍現在的故事,觀眾心裡都有底,你好不好觀眾很快就知道,但古裝你可以編啊。不過要記住,無中生有的東西最難編好。古裝改得比較快,像周星馳演的《鹿鼎記》(黃曉明版 陳小春版 梁朝偉版) ,劇本我改的,我拿金庸的原著做成兩集,你看效果不錯吧?古裝我一個星期就可以給你,但是時裝慢,所以我現在幾個本子同時在趕,怎麼趕都要幾年。
人物周刊:“5510計劃”是不是囊括了你近幾年全部的發展戰略?
向華勝:我想法挺多,我還想做數字電視。我打算做5到6個省的數字電影頻道,同步播放最新電影,收費不貴,比如你一張盜版10塊錢,我就9塊,你9塊我就8塊。現在大家看電影要考慮好多問題,況啊、停車啊,再吃個飯,要花好幾百塊,還是挺貴的一種享受,我就是想辦法把看電影的成本降下來。就像我們當年把1000人的大戲院拆成3個,上不同的片子,《鐵達尼號》滿了,你就看《花樣年華》,中小型影片就能救活了。中小投資電影很不容易,拍就沒多少錢,更不要說宣傳了。你越沒宣傳,觀眾越覺得你是不好所以才沒宣傳。所以我就反過來,把電影給你送到家裡。在電影院看了萬一不好,人家出來還一肚子氣,在家花幾塊錢,就無所謂,對不對?
人物周刊:賺錢是你做電影的惟一目的嗎?
向華勝:以前是,借高利貸,不賺也得賺。但現在不是,興趣培養出來了。還有一點,你們內地感觸不深,從前是殖民地,被人瞧不起,像我們每年全世界亂跑,人家問你哪裡的,一猜都說是日本,那滋味很窩囊。人家歐美文化進攻中國,為什麼我們不能呢?我去美國很多次,但到現在還沒去過紐約,黑人住的房子怎麼樣都是透過電影才知道的,為什麼我們的文化不能這樣呢?因為我們的電影不成功。我不信一步登天,我們現在一步步來,先把國內電影搞好,然后想辦法傳過去。我正在籌備一部電影,兩年后拍,投資1億美金,就是要塞我們中國人進去。你看那些外國,他們根本沒有我們豪氣,80%都跟銀行借、買保險,拿出來的不多,我們是真金白銀拿出來的。現在哪裡有銀行借給我?所以我們比他們勇氣大。要看以后,不要看現在。你跟我說以前,我真是不太願意,隻有現在不行的人才老跟你提過去,我們往后看,過兩三年你再看我。現在我是起步,這次回來,能夠站穩,我已經很開心了。(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08月20日報道)
·11名官員連續落馬 發改委稱四措施清漏倡廉
·三亞空缺308天后迎新 海南省委常委張琦赴任
·部分餐廳變通應對禁設最低消費:制定不同菜單
·廣東越獄犯被曝性格孤僻 打工一月就犯事
·高清:福州一渾身挂滿黃金吸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