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来,电影界最热门的话题,不是《十面埋伏》之失意奥斯卡,也不是《2046》终于不用等到2046年才上映,而是电影分级制的几度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该不该分级,渐渐已经成为勿需多议的问题,如何分级,分完级后如何定名,成为摆在面前的又一个新的难题,是如老美般分成PG级、R级乃至NC17级,还是如中国般分成一、二、,确实令人头痛,而最头痛的就是“”这一名词本身会带来的某种意识上的想象,“”真的是会如同洪水猛兽般腐噬人的灵魂、诱人犯罪,还是更多的仅是的消遣游戏,回顾的片发展史,或许会给出我们一个参考答案。
与电影
“”之名源起于1988年电检部门实行III级制。的III种亦绝不只是的代名词那么简单。电检处对III的划分标准其实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将张之亮的《笼民》(第12届电影金像最佳影片)定为III级,表面上是因为粗口过多,实际上却是当时港英十分避讳该片对底层市民悲惨生活的揭露;扬名国际的《春光乍泻》(王家卫获戛纳影展最佳导演)之所以被列为III级,是因为题材;而《古惑仔》系列自第四集《战无不胜》开始被列为III级,则是由于前三集对青少年有不良的社会导向,虽然它的场面远及不上吴宇森的枪战片,但枪械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到,水果刀却是家家都有的。
“青少年不受污染,增加成年人选择的度”恐怕全球各地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在这方面,于后者做得较为成功,但“青少年”就比要差得多了,美国有店和X 影 院 制 度,可以防止任意扩散。不仅没有相应的配套条件,对III的宣传广告更会经常各种大报,进而家喻户晓。如此明目张胆的登堂入室,不知会对电影人的创作心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对电影业的发展究竟是幸,抑或不幸呢?
纵然被定为“III级”的电影也不乏突破题材禁忌或反映现实的佳作问世,但更多的却是中纠缠着、粗口与齐飞、恐怖与并存的电影上映,此类影片又尤以渲染香艳的作品泛滥,进而为人所熟知。于是,久而久之,“III”在人们心中便成为片的代称。
较之及日本的所谓电影以艺术性和大胆真实闻名,港产片则以糅杂的Cult类型与的艳趣噱头取胜。再者,的电影尽管30多年来在华界影响深远,但说到发展却是几经兴衰沉浮,一言难以数尽。因此,要真正解读的电影,我们不妨先从追本溯源开始……
溯源
上世纪50年代,相对于、内地的电影逐渐被当做宣传工具,色彩过重,电影倒是有相对的发展空间,还能继续大力发挥娱乐大众的基本功能,搞出许多迎合观众口味的题材噱头。比如当时无论国语片、还是粤语片,都有对女性妖艳风情的细致描写:李翰祥导演的作《雪里红》就不乏同情的讲述了一个背夫偷汉的“”的香艳故事,《翡翠湖》中后来成为大导演罗维妻子的女星刘亮华则有突破性的背部演出这些情节镜头如今看来自然寻常,但在社会风气还非常保守的当时,却足以令观众啧啧惊叹了。
到得60年代,受性解放潮流影响,港片中夹杂些风月情节和香艳镜头已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60年代末期本土粤语片创作由于过度粗制滥造陷入低谷时,居然到只能以裸露镜头及色诱场面等软性噱头招徕观众的境地。不过,的也正好由此发端。至70年代,在李翰祥、吕奇、何藩众多著名电影人的热衷加盟下,加之不少风月片屡创票房佳绩引得片商争拍此种类型,渐始形成规模。
整个70年代,影坛中的纯粹片其实并不多见,较有影响的除李翰祥、吕奇、何藩作品外,恐怕就剩下杨群导演的古装风月片《官人我要》了。该片汇集交欢表演、淫刑于一身,颇多裸露,大胆出位,后世麦当雄的《玉之宝鉴》,王晶的《满清十大》等经典都曾向《官人我要》借桥,由此不难窥见这部影片的拍摄精良、意识超前。此外,楚原那部华语同性恋题材的开山之作《爱奴》,桂治洪的《女》、《蛇杀手》,张森的《爱欲奇谭》、《O女》等大力渲染元素的类型片,虽然并非纯粹的电影,却对日后港产Cult片呈现多元化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的电影人最怀念上世纪的80年代,因为那是港片的真正辉煌时期。据著名导演兼演员午马回忆,当时无论拍什么电影都有观众捧场,利润回报率基本都能达到百分之百既然赚钱有,加之受电检,反倒使得容易获利的片鲜少有人染指,无论产量,还是反响,竟不及70年代来得丰富热烈。如今看来,似乎难以想象。
进入90年代,港产片终于迎来迄今为止最为鼎盛的时期。说到当年掀起争拍电影的热潮,自然是由于1988年底开始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电检处将审查通过的影片划分为III级,其中第III级影片18岁以下观众入场观看,而普通观众对影片中的、、恐怖、粗口等元素历来包容,因此III级电影必定走得更远,更加突破禁忌。
片与片是III级电影的主要类型,比如著名电影人蔡澜就曾同时制作《聊斋艳谭》和《力王》这两种极端的类型电影。不过,在港产电影回光返照的1990到1995年,各种类型题材的电影纷纷出笼,尽显电检宽松后低成本电影的创作活力,观众看得瞠目结舌之余,到底将“III级”作为片的代名词,也因此沿袭至今。
有趣的是,最早受益于电影分级制度的电影,居然仍是出自这一领域的老将何藩之手。此人自70年代以来,从未停止过电影的拍摄,1987年他还曾因古装风月片《浮情绘》(又名《足本玉》)中的裸戏过于大胆引起争议。待到电影分级制度刚施行不久的1989年,他重回时装片的《夜》虽然更加咸湿裸露,却获得了商业成功。1990年导演的III级喜剧《三度》更以低成本制作收得千万票房的奇迹令片商大感有利可图,由此掀开90年代争拍III热潮的序幕。之后,查传谊、张麟以《情不自禁》、《蜜桃成熟时》等低成本III级生活喜剧跟进,李修贤、黎继明、邓衍成则以《羔羊医生》、《灭门惨案之孽杀》、《弱杀》等糅杂、的犯罪III屡创票房佳绩,赢得观众追捧。
相比之下,与何藩《三度》同年推出的《聊斋艳谭》则是包装华丽的中型制作。随后,麦当雄的《玉之宝鉴》以天马行空的奇淫技巧和制作精良的豪华手笔,创下近2000万的III票房纪录,古装片也自此开始大行其道,成为90年代III热潮的重要流派。另外,颇具意味的是,作为古装风月片的开拓者,李翰祥90年代再度拍摄这类电影时,却因创作心态老化,不合时下观众趣味而风光不再,结果当然是经营惨淡,回天乏力了……
追溯90年代蓬勃发展的港产III级电影,当然不能绕过王晶。他涉足这一领域并不算早,1992年底监制第一部III时,争拍III的热潮已开始3年多了。不过,王胖子却是后来居上、成就最强,1992到1999年间,他制作的III创下了过亿港币的惊人票房收入,可谓独步香江。
众所周知,王晶电影擅长抄袭搞噱头,其实的大多数III又何尝不是如此?本来小投资、低成本、制作粗糙是港产III级电影的通病,而拍对于大多数电影公司和电影人而言,不过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赚钱途径而已。许多制片公司对电影人拍III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情爱场面够火爆、设计够、故事情节够猎奇,那就OK了。既然多是抱着抢市投机的目的,难免会导致抄袭的千篇一律之作大行其道,好象《人肉叉烧包》叫好叫座,就有《人肉香肠》、《人皮高跟鞋》、《人肉天妇罗》、《人头肉骨茶面》、《人头豆腐汤》、《人肉饺子面》等跟风,这些III情节大体相似,噱头无外乎奸杀肢解,至于拍摄制作则只能更加粗糙,实在不忍卒看。相比之下,如南燕制作的《挡不住的疯情》、陈志舜制作的《危情》、钟少雄导演的《虐之恋》和霍耀良导演的《郎心如铁》等刻画人物细腻、渲染气氛刻意、经营噱头出奇的卖力之作便十分少见。而像《晚九朝五》、《男女》那样尽管不乏镜头,却以严肃态度探讨现代青年观和真实反映电影人从业的诚意之作,当然更是凤毛麟角了。
现状
按照以往的经验,电影市道不好的时候,便会大行其道,以低成本和迎合市民“性”趣的题材优势投机抢市。不过,在经历了97年金融危机和盗版的严重冲击后,电影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期间III级电影虽然依旧层出不穷,但与昔日相比,却是另一番失落光景了。
97之后,蔡澜、查传谊,李修贤、南燕声势不再,依旧是王晶执III牛耳。这胖子籍着之前余威,继续制作大量的III级。比如“”系列的后三集、《满清十大2赤裸凌迟》、《玉之官人我要》都是借力打力之作,至于《伟哥的故事》、《勾魂噩梦》等片则是题材有趣的讨巧之作。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影片尽管依旧不遗余力的大搞咸湿噱头,但因市道低迷,票房收入自然已大不如从前。其实在1998到2000年那段时间里,包括“王晶制造”在内的III级片与其他港产电影一样,普遍严冬。因此2000年之后,在电影院公映的III数量急剧下降,即便是王晶,虽然他的新片仍然每部皆有靓丽女星卖弄的噱头桥段,但对纯正的III却也开始有所避讳。
比如2004年的《无罪》、《赤裸特工》,若是按照他以往的脾气,肯定被拍成新版的《奇案之》和《赤裸羔羊》了。不过现在王晶却,令好友麦子善亲自操刀负责两部影片的剪接工作。在麦子善的妙手下,影片中的肉帛战虽然肆意,却看不到多少镜头,因此顺利通过电检部门的审查,从而被定为IIB级。这样一来,则意味着《无罪》和《赤裸特工》可以在更多的电影院线上映,可以有很多18岁以下青少年买票入场观看或许,这便是王晶将本属III质素的影片硬拉到IIB等级的原因所在。而我们除了可以从中窥出些许王晶的“存心不良”外,应该还有他对III现状表示出的严重信心不足罢?
但即便如此,王晶依旧未能对III级忘情。如今这厮虽然表面似乎不再参与制作真正的III,实际上却并未收手。最近一直跟随他的老搭档贤频繁制作《色欲中环》、《5广告》等粗制滥造的AV,就都与王胖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这些影片并不安排在影院公映,而是直接制成音像发行,同样有可观的利润入帐。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港产电影拍到低谷时,以音像制品形式直接推出市场便已成为III存活的主要空间。尽管这与盛行日本的AV影带颇有相似之处,但所幸没有到男女演员真刀真枪的肉搏实战境地,终究仍停留在遮掩的需要“演”的情节片。另外,相对于单本的时装III没有稳定的市场接收,加之受1996年台、港合力制作的连本III级电影《》(赖水清监制、杨思敏主演)大受欢迎的,开始流行制作专供音像发行的古装长篇III级电视电影。这其中以武打演员出身的监制叶天行产量最丰,视野最宽,他不仅对翻拍过多遍的古典香艳小说《玉》、《》继续进行粗糙的,同时将古龙名著《楚留香》以及“西施”、“梁祝”等民间经典传说拍成的版本。
难以避免的流程化批量制作(有几部系列剧的主题曲一模一样,只是换了歌词而已)居然畅销本土之余,也能打开新、马、台等东南亚地区市场,实在令跌眼镜。不过,叶天行及其同行们倒是干得兴致盎然,在积极聘请日本AV加盟的同时,又计划进军日本市场,希望与日本同行合作,各出资一半,到时两地发行,达成双赢局面。可惜,这一计划目前还未听闻有多少实质性进展。
客观来讲,港产III走到只能靠音像影带发行的地步,性质与影院公映的III已大不相同,因为它标志着在观赏片的场所逐渐从电影院过渡到家庭影院。由公开化变为私人化,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电影人因此不再专注于供影院上映的制作相对认真高质的III的拍摄,损失依然巨大。前年票房甚佳的《豪情》,被划为III尽管是由于裸露镜头和粗口过多所致,但影片真正主旨却是讲述创业励志和兄弟友情,裸露、粗口和描摹业百态也是出于剧情需要,或许达不到“乐而不淫”的境界,却也不会给人带来太多的联想,与我们熟悉的那种III相比,已经很多了。可惜的是,即便这样的影片,在的影院也很少见到了。
如此现状,到底是喜是忧呢?还是有待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