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马森/图 千一/文)11月25日,首届东盟文化周2014暨影视合拍与旅游论坛在举行。活动以“同摄风华,共影东盟”为主题,围绕影视合拍与旅游议题开展论坛。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的代表分别介绍了该国对电影合作的优惠政策。随后,双方就中国-东盟电影的合作战略与机遇和如何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合拍片展开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合拍电影内容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所谓的互相“打酱油”。
为什么“打酱油”的总是中国咖
近年来,中国电影持续向好201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17亿,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将超300亿。随着这种趋势,中国电影吸引了各土豪前来投资。《末代》、《碟中谍4》、《马可波罗》都是经典范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尹力表示:“吸引外国投资方的仅仅是中国的外景、廉价劳动力、巨大的电影市场。为此,他们不惜高价请中国大咖来参与国际电影,目的就是想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来吸引中国票房。但是,这种拍摄方式只能叫做协拍(中国协助国外拍摄电影),那些中国大咖无非是在国际电影中打酱油,的文化输出是远远不够的”。
寻找更多融合 “中国咖”不“打酱油”
合作与融合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主旋律。中方也向东盟国家介绍了中国电影的优势:中国电影有充足的资金、巨大的市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合拍不仅是资金上的,许多跨国电影的惨败就是因为缺少文化认同。中方代表也就此提出了: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中国电影走出去应该首推10+2(10个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我们应该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和好故事。尹力还表示:“科技的发展改变不了电影是故事片这一事实,真正的好电影,是写人的电影”。
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以好故事为前提。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影产业会愈加成熟,“中国咖”也不会只在跨国电影中担任“打酱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