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本的《红高粱》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人们希望电视剧可以发掘自身的特点而不同于电影的改编,对此,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版《红高粱》采取了突破式的创新,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电视剧版本的红高粱不论是从服装造型,还是建筑风格亦或美食美景都十分考究,给大家呈现了一个钟灵毓秀、生机勃勃的高密,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四个方面的分析,探究影片蕴含的生命美。
中国传统美学受生命观和气化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以“道”和“气”贯穿生命的。重视生命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纲领,且在艺术的大多数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可以说中国的美学是一种生命美学,中国艺术就是生命的艺术;在中国美学的观念里,美就是生命力的,而这种生命力指的是的创化力和生命。电视剧《红高粱》以抗日战争时期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以多种混乱的异构的故事融合,通过一种强烈的刺激来塑造时代背景,从民间的角度再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高密地区特有的文化风情,将美丽的自然景观,人们着装的风格,庭院的设计、景观以及吸引人的当地的文化风俗搬上了荧屏,让人们真切的体验一场生命的狂欢。
剧中九儿的扮演者周迅,年龄将近四十,但是扮演起十九岁的九儿来,依然惟妙惟肖,这不仅要靠她纯熟的演技,还要靠剧中百变的服装造型才得以变身成功。相较之下,电影里的九儿穿着过于肥大的棉衣棉裤,了巩俐姣好的身姿,显得有些笨重。“天地与我并生,与我齐一” [1],是庄子《齐物论》的主旨,其认为、美丑同天地一样充满了一个“一”的整体感。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服饰在穿着时更讲究搭配和完整。例如剧中出现最多的红色服饰,结婚前九儿穿着红色对襟棉袄,扎着两个小麻花辫,看起来十分青春活泼;大婚时一袭大红色刺绣婚服,富丽堂皇,显示出单家财力雄厚;还有一款非常传统的中式设计,一款旗袍样式的红色棉袄,设计师还特意在衣襟斜口处添加了精致的绣片和盘扣,合身的剪裁也很适合周迅娇小的身材,再加上红色的绣花鞋,十分衬托九儿张扬干练的个性。
除此之外,深受古典服饰影响发展而来的旗袍,在色彩搭配过程中也倾注了远博的智慧。不仅仅是各个朝代“正色”的呆板叠加或者毫无和谐而言的“撞色”,在不同的色彩组合中透露出的赏心悦目的一份“和谐”[2],例如九儿的橙色上衣搭配浅绿色半身裙,看起来温婉清新,温暖的色调也给人一种舒适的亲和感,文静贤淑的大嫂总是穿着素色的衣裙,热情奔放的恋儿总是穿着鲜艳的衣着等等。风格显著的着装不但使演员们更加精致好看,对人物性格塑造也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人们通过衣服,直观地感受到不同人物所发散的不同生命力,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生命美,表现了影片对生命的。
说起《红高粱》,不论是书中还是电影中,高粱地都是十分重要的场景,几乎影片中最重要的故事都在这里发生。为了拍出好看的画面,电视剧版的《红高粱》不仅在高密实地拍摄,而且影片中那片无际的3000亩高粱地也是高密人们特地为拍摄电视剧而栽种,绿意盎然的高粱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恢弘的镜头下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壮丽景观。虽然演员们在里面拍摄时颇头,但是最终拍出来的效果十分满意,实现了莫言笔下所描绘的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与电影里单家的土宅相比,人们一定更偏爱电视剧中的“单家大院”。这个大院位于青草湖影视,每间房屋都由青砖青瓦实景打造,斑驳的墙壁、木质的门框、窗框显得古意盎然,韵味十足,还特意将其做旧来表现出年代感,让人置身院中仿佛瞬间穿越到时期。特别是九儿住进单家大院后对其进行了,将房屋亮洁一新,还贴上了窗花,将原本死气沉沉的院落变得有人气了。“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现”[3]白华对建筑美的生命本体论阐释,一贯体现在他的美学思想中。
不论是高粱地还是单家大院,它们之所以那么动人,除了本身的审美特质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与人、与生命息息相关。高粱地不仅是九儿和余占鳌爱情开始的温床,也是九儿为爱献出生命的归所,它体现了爱情生命力的伟大与;单家大院是九儿孕育出新生命的场所,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传承,所以它们才变得有意义,与影片的主题相呼应。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酿酒的伙计们在烧酒坊酿出酒的时候要敬酒神,那北方汉子特有的嗓音所唱的祝酒歌——《酒神曲》,曲调高昂,充满,再加上唢呐等配乐,表现出了男性的阳刚之气,显示了高粱酒的浓香醇烈,也唱出了人们的收获喜悦!这首歌出自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并且由他亲自填词,因为它的歌词简单,语言通俗易懂,但是与影片的气质十分相符,更是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所以同样被收录到电视剧中。这也体现了白华先生所理解的“音乐领导我们去把握世界生命万千形象里最深的节奏的起伏,它使我们对于事物的感觉增加了深度,增加了”的意境[4]。人们通过音乐去赞美、去那些如同他们生命一样宝贵的高粱酒,也通过音乐去铭记、去传承高粱酒所赋予的屹立不倒的。
电视剧不仅是听觉、视觉的盛宴,也是味觉的宝库。随着电视剧同样“红”了一把的还有高密的美食,片中不断出现的“拤饼”、“炉包”不仅调动剧情也吊起了观众的胃口。拤饼,一张烙得薄薄的金黄的面饼,卷上鸡蛋、大葱等十分可口。同样出名的炉包也很是美味,以肉、蔬菜和面粉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种调料为辅料,在平底锅里先煎再焖,出锅时,包子紧密相连,一铲子铲起来几个,仍是一个整体,底部金黄一片,很是好看。虽然我们看电视剧不能解馋,但是我们去高密一趟就可以亲自尝到那些美味了。当地人们借着“红高粱”大热的势头,将特色美食服务搬到单家大院等热门景点,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大饱口福。与此同时,《红高粱》一剧的也使得高密民俗重放光彩。姜庄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高密剪纸等一批独特的高密文化产品,都出现在了这部电视剧中。片中的九儿拥有一双巧手,有着出神入化的剪纸手艺,她剪的窗花栩栩如生、精致漂亮。这个情节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对九儿个性的塑造,也实现了对高密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此剧一经,萌生了“红高粱文化”品牌,并实现了品牌与市场的有效链接。当地以剪纸、泥塑、扑灰年画、茂腔等“高密四宝”为依托,投资3.6亿元规划建设民艺民俗村。不但使当地传统文化步入发展快车道,还让高密成为文化投资热土,先后有41个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高密[5]。
电视剧的热播使得高密的文化蓬勃发展,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让影片增添了一些文化气息、生命气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先人们留下的手艺是子孙们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在观看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红高粱》一书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打动、极具魅力的当属九儿。九儿也是小说中难得一见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聪明能干、深明,还是追求爱情、个性解放的楷模。这一点与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所赞同的理想生命状态十分契合,“理想的生命形象是充满内在张力,表现出生生的节奏的生命形象,即追求个性而又积极奋斗的个体人生,只有通过晋人的自性与韵致,通过歌德的人生和艺术才真正获得生命本体的意蕴以及生命形象的浓情重彩。[6]”因此,相对于小说和电影,在电视剧版的《红高粱》中,九儿无疑是电视剧的中心,以九儿为故事主线,好多剧情都突出表现九儿的性格和品质,每一个人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人都被九儿的性格所折服,例如九儿和初恋张俊杰之间的纯爱故事表现了九儿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想象;被花脖子之后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让人赞叹不已;人们争论不休的“宅斗”情节,九儿和大嫂从三番五次的明争暗斗到二人最后的相互依存,可以看到九儿聪明、大气。最突出的是结尾时,九儿唱着主题歌《红高粱》义无反顾地走进高粱地,用歌声将鬼子引到高粱酒棚,点燃高粱酒在熊熊烈火中与鬼子同归于尽。在凄哀婉转的歌声“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中,九儿自己的生命换得丈夫余占鳌和儿子豆官一条生,表现出九儿无畏的品质和炽烈深沉的爱。九儿对生命的支配和追寻,与由歌德所产生的最大、最高的,对于生命之真的热烈追寻和倾心投入十分相似,白华从歌德的《自然赞歌》里发现了“真实生命的态度”,看到“歌德这时的生命情绪完全是沉浸于之下层的活跃的生命本体[4]。周迅扮演的九儿与小说和电影相比更增添了一种新的维度,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权而存在,反而处于一种支配地位,更具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和反叛,可以说是女性意识在这部电视剧里最真切的体现。“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了汉代儒教下的礼法” [4],晋人追求、为而献身的人格,与九儿冲破封建礼教的,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的相得益彰,他们都在追求的过程中发现并肯定了价值,以洒脱的性情和的胸怀延续了的新生命。
电视剧《红高粱》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尽情发挥了电视剧的特长,将这部小说以更新更全面的姿态呈现给大众。虽然有一些人不认可电视剧《红高粱》,觉得它的改编过于现代化,但是笔者认为优秀的改编就应该是在文学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补充,正如夏衍所说:“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相当艰苦的劳动。既然是创造性的劳动和艰苦的劳动,那么,它的工作就不单单在于从一种艺术形式改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它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原著,但也要力求比原著有所提高,有所革新,有所丰富,力求改编之后拍成的电影比原著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喜爱。[7]”电视剧也是同样的道理,创新式的改编使影片增添了原始野性的美和具有张力的生命力的表现,向我们展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神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有一群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人们,他们的生命张扬而美丽,在这块最浪漫、最,也最圣洁土地上生生不息。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者和记录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