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评电视剧
  • 关于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的【2】
  •   (二)

      记者:听说这部剧做了多次修改,都有哪些大的修改,出于什么原因?

      龙平平:比如,知青返城在初稿里表现很少,后来我们觉得不妥,因为知青返城是作出的重要决策,而且影响深远。恢复高考后,77、78两届学生加一起,也只有50多万人,还有人数更为庞大的年轻人没能考上大学,还呆在农村,他们怎么办?所以知青返城不能回避。后来我们给田源这个角色加了戏,因为他是返城知青的代表。

      吴子牛:知青问题很复杂。知青不仅是上山下乡的知青,还有兵团知青,主要分布在边陲边疆。后来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了一句话:“让孩子们回来吧。”知青回城在当时是一件大事情,因为城市提供不了这么多的就业岗位,所以接下来就需要解决待业问题、就业问题,才有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个体户的产生。

      记者:这部电视剧在等真实历史人物之外,还有田志远等虚构人物的一条线。写涉及领导人的真实历史,采用这种加虚构的表现方法,以前比较少见。

      龙平平:以前没有这样尝试过。我任过多次编剧,都是写,但基本全是纪录片或文献片,绝少艺术创作。这次却是要写一部电视剧,那就必然要有艺术虚构。郭沫若说,历史剧创作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只要大的关节真实,小的地方是可以适当演绎的。我们担心的是,“实线”“虚线”两条线贴不到一块去。所以不断地改稿子,不断地做剪裁,就是为了避免生硬感与不融入感。

      记者:从观众角度看,“虚线”里有些地方颇费思量。比如说,锁明明学习成绩很好,好不容易盼来了恢复高考,考了一半却放弃了。还有夏建红,都拿到录取通知书却撕了。在当时,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比金子还珍贵,夏建红们应该心知肚明。如此处理是否合乎当时的历史情境?

      龙平平:我很喜欢夏建红这个角色。她本来已经回到了,为什么又要跟锁跑回安徽梨园?那是因为二妞讨饭都讨到她口来了,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她与锁。所以她要跟锁回农村去,要带领乡亲们挖掉穷根。锁是个很有志气的农村青年,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之一,他在去考场的上遇到乡亲们又举家外出唱花鼓,心里很不是滋味,很不甘心。在夏建红与锁身上,是有一种担当与抱负的,有一股子不甘心的硬气,这正是后来弃考与撕录取通知书的心理源头。

      记者:夏建红、锁、田源、夏建国等虚构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吗?

      吴子牛:准确地说,他们身上有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影子,是一个综合投影。锁是谁?他显然是安徽小岗村全体农民的投影。我是1978年考上大学的,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跟夏建国在陕北塬上大喊大叫的心情是一样的。记得当时我在岷江边拆阅录取通知书,看完后一头就扎进了江里,因为太兴奋了!我听说龙平平也一样,在篮球场打篮球时收到通知书,当场就来了两个前空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