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原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现柠萌影业当家人苏晓,在昨日的柠萌新享会上发表了对中国电视剧的尖锐十问。每年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苏晓的“十问”都会引起业界的广泛讨论和的海量,呈洛阳纸贵之势。今年他的身份变了,由国家工作人员变成下海创业者,但发言的犀利程度和忧患意识不变。下面是他发言的全文,以及影视独舌的评点。
我们的新公司有一个年轻的名字——柠萌影业。“柠萌”追求的是新鲜,年轻,生动,有趣。我们现在没想过三年规划,五年上市,我们不急着定计划,我们学着去拥抱变化,我们相信只要象年轻人一样奔跑起来就会有机会。
已经是连续四年,我会以年度十问为题,自问自答的方式谈谈我对未来一年电视剧行业的看法,今年继续,纯属个人观点。
一问:“一剧两星”之后还会有大剧吗?
去年,市场对一剧两星的政策实施比较悲观,认为高投入的大剧将会终结,纷纷喊出某某是“最后的剧王”。但是新年伊始,市场对政策的消化能力超出了预期,成本超过200万/集的大剧依然开机不少。原因是市场对“精品剧”的需求在上升,而价格上,视频网站出现几家联合购买的案例;央视和前几名卫视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大剧快速二轮的价值高涨,这些都提振了制作方信心。但是,投资大剧变得增加了前提:视频网站卖不好的大剧注定亏本,进不了央视或前几卫视的大剧注定亏本。本来指望的一线演员大幅降价看来又要泡汤。总结一句话:大剧还会有,风险在加大,门槛在筑高。
评点:苏晓的判断完全基于商业逻辑,独舌君在这里补充一点:除了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商业大剧会有单集200万元以上的制作,地方打造的“文化名片”式剧目也不可小觑。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级地方都以电视剧为重点突破方向,不管是高格制作所需,还是明星大咖的片酬,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普通剧的风险在于能否回本,名片剧的风险在于能否上得央视一套黄金档。
二问:“上市”是影视公司做大的唯一途径吗?
2014是资本疯狂的一年,数百亿资本涌入影视圈,影视业并购案几乎平均6天一起,对赌业绩借壳上市似乎成了影视公司发展的必由之。可是很快高估值泡沫寒流,上半年才结婚,下半年就有离婚,并购案近一半未能完成。并购要价过高,财务问题突出,影视行业空间不足是影视公司上市受阻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今后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几率将大幅减少,市盈率也会大幅跳水。因为行业规模的局限,全世界都见不到几个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美国六大电影公司全部被大集团并购。所以长远看,这一幕也会发生在中国,影视公司要想做大,野心大的,就自己建平台,打通内容渠道;野心小的,就卖给某个平台,自己专心做好内容。
评点:2014上半年,不想上市的影视公司老板不是好当家人。半年以后,没有掉到资本迷阵里的公司都在暗自庆幸。财富倍增效应是人人向往的,但这个行业任何时候都是内容为王,内容做好了,里子面子都有,内容做不好,没有里子的面子早晚会发皱。
三问:资本眼里这个行业不“y”了怎么办?
从行业选择上讲,做金融的聪明人多,所以资本界没有傻钱。资本刚进入想看清电影这一行可能要一年,再看电视剧这一行也就要半年,如今再看综艺节目制作公司,三个月就够了。不说,而是我们这一行的泡沫挤的差不多了。如今,资本界的朋友说,一个影视公司会做几部好剧,每年业绩有点增长,这个故事已经不y了,也就是说资本眼里的想象力有限。乍一听蛮,资本一撤,这个行业又退回从前,一盘散沙,一地作坊。影视公司的出是内容升级和转型。要么象PIXAR动画一样四年做一部动画片,原创,独一无二的品质,这基本是开百年老店的思;还有一条道就是加快转型,产品多元化,电视剧、电影、综艺真人秀、动漫乃至游戏,逐渐打通内容壁垒,向综合性的娱乐公司转型。
评点:什么叫苦口婆心,苏晓支的招就是苦口婆心,希望大家走正道。不过,资本市场没有傻钱,但有精明过头的钱。有些上市公司趟影视行业的浑水,开始就没有想踏踏实实地与优质作品同行,而只是在寻找一个可以炒作的概念,摆脱在资本市场上的窘迫,只要能抬升股价,影视概念可以,庖厨概念可以,猪饲料概念也可以。这种公司不会绝迹,这种思的人始终在,不管怎样,影视行业总能带来一种玫瑰色的想象,等待资本援手的公司也一抓一把,购并注资这些事暂时不会销声匿迹。
四问:网络的采购价格会超过吗?
去年,视频网站的采购价格还是相当于一颗星(一家卫视),可是今年剧已经出现了首轮价格与卫视持平,随着视频网站前几名广告每年超过40%的增长,剧价格网络超过已经没有悬念。从网络点击量来看,2014年播放量超过10亿的已经算是好剧,可今年好剧的门槛估计要涨到20亿的播放量,去年过50亿的剧只有一部,而今年至今已出现两部。与点击量形成对比的是收视率,除个别独播剧外,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率普遍没有提升,可想而知广告主移情互联网也是大势所趋。出的钱多,当然话语权也会不一样,延续多年的视频网站卫视排期,跟播卫视7点档的局面看来维持不了多久了。
评点:历史总是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时候突然拐弯。电视剧是传统行业,视频网站是新兴行业,电视剧一直在赚钱,视频网站一直在赔钱。但是,就冲着不断入场的视频观众,正在养成的移动观赏视频习惯,视频网站就始终对形成威压。不赚钱吧,网剧的投资一直在放大,资本的一直在放量。说来说去,文化产业的胜负比的不是当下的市场份额,而是将来的阵地归属。临界点随时到来,因为网民一直在向主流挺进,也许很快,就不是给网站导流了,而是超级网剧反哺。大哥和小弟关系是动态的,这世界变化快。
五问:网络剧会电视剧?
2014年,近百部上千集网络剧呈现井喷之势,影视公司纷纷转型举手要为视频网站定制网剧,可到了下半年,风向很快转了,靠边缘性题材,恶搞三俗的内容,低成本制作的网络剧在互联网上并不受欢迎,全年现象级的网剧屈指可数。2015年,网剧会压缩产量走“大投入精品化”线,市场上会出现个别400万/集的网络剧。网络剧的正途不是传统电视剧的擦边球、山寨版,也不是克隆精品电视剧,它应该是针对互联网用户的互联网产品。适合随时随地收看,增强与用户互动,边拍边播,逐渐走通付费模式,真到这一天,电视剧这个产业的主战场就会移向互联网,影视行业彻底被互联网化。
评点:独舌君坚定地相信,网剧不是矬丑穷和怪力乱神的代名词,网剧能否真正电视剧,取决于其中能否出影响巨大的品质正剧。电视剧现在不是雷剧的一统天下,将来也不会是重口味剧目一家独大。喜欢王大锤的观众会长大,超越浅层搞笑,就像周星驰由无厘头起家,渐渐成了高段位的喜剧之王。如果网剧不能生出一支严肃高端的队伍,电视剧就永远不用担心没饭吃。美国已经有《纸牌屋》了,我们还只有《屌丝男士》,加油吧,中国网剧。
六问:定制剧会带来怎样的买卖关系?
一剧两星带来了定制剧风生水起,剧场定位清晰、专注的卫视会更欢迎定制,对卫视平台来说,定制有利于提前锁定好剧资源,有利于打造平台个性及品牌,有利于打造独播战略;而对制作公司来说,定制投资回款快,市场风险小,但定制的弊端是利益没有最大化,创作度小。定制中的甲乙方关系是一场博弈,我认为谁拥有小说或剧本版权谁更主动,所以也可以考虑去抢占版权IP的制高点。对制作公司而言,拥有复合化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项目开发、娱乐营销、艺人经纪上都强的公司会有更多的砝码与平台方谈判。
评点:一剧两星时代,以及将来的一剧一星时代,电视平台将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自制,要么定制,才能标准统一,特色鲜明。未来,定制剧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负责填饱观众的肚子。这里头出不来天马行空的作品,现象级的作品还得靠主创人员在相对的中构设、生发、熔铸而成。
七问:边走边看会给电视剧带来什么?
根据腾讯娱乐统计,2014年移动端观看电视剧的人数已达到2.93亿,比上一年增长几乎翻倍。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边走边看,上下班途中,主妇做饭时,排队等候的间隙等,人们的观剧习惯已经转向移动设备。由此对电视剧行业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平时没空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上班族看剧更方便,现在电视观众的年龄平均39岁,网络视频用户的平均年龄是29岁,电视剧主体观众年龄有望进一步下移。其次,电视剧将逐渐告别客厅模式,原来全家饭后集体收看的场景,变成个人的消遣、造梦工具,用户更加细分,甚至面向特性用户。再者,电视剧的内容和制作将更快餐化,更适合小屏收看。我们以前习惯了叫电视剧,说不定以后会叫视频剧,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将催生一个移动的生态。
评点:边走边看,移动视频,带来的一个结果是碎片化。《屌丝男士》和“王大锤”都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只要局部闪亮,瞬间爆笑就可以活得很好。荧屏上得《爱情公寓》也有这种倾向。甚至,根据独舌君的体会,一篇逻辑严整、谋篇布局的文章往往不如微博集纳、金句多有的文字流量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征,说不清好坏。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