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烂剧,要问责制作方、编剧、导演和演员,可烂剧走红,该向谁问责?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审美品位到如此地步?
因长孙无忌行礼时竟露出光溜溜的大腿,让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再成议论焦点。该剧情节之、穿帮镜头之多、对历史常识之,堪称近年罕见,令人惊讶的是,如此粗制滥造,收视率竟节节攀升。
出了烂剧,要问责制作方、编剧、导演和演员,可烂剧走红,该向谁问责?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审美品位到如此地步?
不否认,过度娱乐化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不是中国独有现象,任何国家都可能拍出烂剧,甚至也会走红,只是影响不如我们大,因为市场会发挥作用。
有市场就有投机,但过了浮躁期,从业者只有从粗放转向精耕,才能,这促进了市场细分。严肃观众看正剧,休闲观众看闹剧,互不,烂片难掀大浪,在多元选择面前,观众整体欣赏水平总会逐渐抬升。
事明,市场化越充分,质量就越有保障,而次品,往往是市场化不够的体现。
前,许多商品都贴有“处理”“次级品”标签,款式、设计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更不要说很多东西根本生产不了,后,虽质量问题依然在困扰着我们,但想找质量过关的产品已不再,“中国制造”世界,这恰好说明:封闭使人落后,带来进步。
中国电视产业也在不断,但一部电视剧从立项到,碰到的干预还是偏多,许多线画得过于僵死,甚至渐渐演化成新的“题材决”,只要“题材”,就可以一票否决,可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创作能做到“题材”正确?以“四大名著”论,《西游记》是神神鬼鬼,《三国演义》是打打杀杀,《水浒传》宣传,《红楼梦》含有,按“题材决”的尺度,都应一体。
婆媳不许吵架,辫子戏不许太多,娘娘们不许宫斗,警匪剧不许太专业,主角不许出轨……这种好世界与现实距离实在太远,而失去现实感,又怎么可能培育出健全的?神剧满屏,自然愚人遍地,这也就难怪,越是烂剧大家越追捧,甚至将挑错当成一种乐趣。
表面看,愚人乖巧听话、不反对,可哪一次大崩溃中,没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呢?只想初一,不想十五,这并不是负责任的做法,而是为了自己安全、方便,罔顾整体利益的之举。
放手市场成长,给观众更多选择,这确实要冒一定风险,但过去30多年,中国的腾飞之就是这么摸着石头走过来的,在今天,更应保持当年的进取和勇气,正如同志所说:“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历史地看,标志时代高度的尺度有很多,艺术也是其一。试想,当后代翻看我们这一代的创作时,将怎样:这也太差劲了吧?这种东西也会有人看?
经济成就再高,也遮不了这个羞。
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