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日评--环球时报环球网出品】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在一片热议声中成功收官。在该剧的19天中,有10天登上收视榜首,豆瓣电影评分更是高达9 .3分,直接超过近年来《后宫甄嬛传》、《士兵突击》等热播剧。难怪有人评价说,《北平无战事》堪称年度“现象级剧王”。
《北平无战事》主要讲述的是1948年至1949年国共两党交替阶段,各方明争暗斗的故事。该剧中涉及、反腐、厚黑等台词引起热议。“党字头上三把刀”、“一边是代表的,一边是代表的国家脸面,一旦发生冲突,便会踏着国家的脸面碾过去”等台词更是在网上被不少人转引,认为“内含深意”,甚至有人戏称“不知是咋审过的”。
《北平无战事》之所以成为话题,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那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力度反腐风暴之下,而退败前因导致最终迅速的那段历史太过触目惊心,对其进行回顾很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反,;不反,”的感慨至今仍被人引用。
“以史为镜”是中国研究的宝贵传统,然而“借古讽今”不能找错了对象。因的历史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时刻警示着中国的执政者,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反,那么就有可能“被反了”。事实也证明,近两年来大刀阔斧的反,是深得的。
但是不能把60多年前的状况硬套在今天中国的头上。1949年前夕的中国还没有完全从战争的炮火中抽身,国家经济命脉被四大家族控制,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更好还是更糟糕。而如今随着中国国力一步步走强,中国人普遍对国家有着现实预期——我在将来可以过得更好一些,尽管现在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可以看一看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网上卖东西、工薪族准备买房或者换更大的房子、年轻的父母为孩子将来的学业努力打拼——这些都是现在普通中国人正在做的事,而它们是建立在对未来会更好的预期之上的。
这些年因隐喻而备受关注的片子不少,除上述的《北平无战事》和《建国大业》,还有《让子弹飞》、《一九四二》、《康熙王朝》等。对此,或许《北平无战事》制片人候鸿亮的话更加中肯一些:“你会觉得它是个谍战戏,它不是,它是个金融戏。再看,会觉得这是一个反腐戏,其实它也不是——它就是个历史剧。”
是的,它就是一部电视剧。(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