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电影冲300亿元大关之际,本着一颗红心想整理个年度十佳好片看看,结果,能百分百确定是好片的寥寥无几。硬着头皮边盘边把标准不断下降到有些可圈点的地方就算过关,最终凑出10部国产电影(导演北上的合拍片也姑且算进来了),算是表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又一年。
《太平轮》这样的半部电影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夜莺》虽然代表中国冲奥去了,纠结了一番觉得一个法国导演拿了中国地方的钱把自己以前拍过的东西换了一波演员炒冷饭也不能算数;还有些给票房做出了卓著贡献,也绝算不上烂,可怎么就不好意思把它们归入好片里的,比如《一步之遥》,比如《后会无期》,反正各自有自己的一帮铁粉顶着,就仁者见仁吧。
在功夫片不断没落的今天,确实已经没有人买纯正硬功夫这笔帐了,可是功夫的情怀还在。加上导演陈德森一从最严密的工业体系摸爬滚打而来,从早年成龙的助理到十年磨一剑拍完《十月围城》成全自己,一个扎扎实实称自己为“娱乐片导演”的电影人,交出了一部诚挚的既迎合大众审美、又向自己心目中的功夫梦和业界功夫前辈致敬的新派功夫片。
故事虽然有漏洞,但在情境里尚能,且故事紧张完整。加上全程100分钟全程几乎不带喘气酣畅淋漓的硬功夫,南拳北腿内外兼修,各不同的武功数打得叫一个过瘾。王宝强遇鬼杀鬼、遇佛杀佛,那些潜藏在民间的卖烧味、送快递的隐退师们都是当年功夫片鼎盛时代最著名的动作指导。
意外的是这个题目看起来又雷又心灵鸡汤的电影,居然在口碑上颇为讨喜。说到底,真的能让大家笑得舒心也算是功德一件。故事不算有新意,看的是一个喜庆,看每一个演员在电影里各种“卖自己”。周迅干巴巴的老装嗲PK隋唐秒杀林志玲姐姐的“吃兔兔”,实在是让人一边掉鸡皮疙瘩一边笑到各种岔气。黄晓明延续了《中国合作人》中屌丝青年气息,这个戏到目前为止,看来是最能体现他演技的定位。
虽然上半年对杜汶泽的“”了彭浩翔的另一部电影《小团圆》,以至于这部电影上映时,片方甚至对彭浩翔的导演身份谨慎得能不提就不提。不过彭浩翔到底是个有才的导演,把烂俗的心灵鸡汤故事拍得俗气又不招人讨厌也是一种。
我只是不好意思把《黄金时代》再往后排了,如果把高冷的萧红排在放浪的“撒娇”后面,实在是一种对于整个呕心沥血的剧组上的过意不去。必须说《黄金时代》是一部让人怀有的片子,这面向一群电影人们对待电影的“态度”,从创作初衷到最后面对票房的姿态,这个文艺老中青团体的表现都令人尊敬。
李樯“”的对镜讲述,是一种超越电影语言的创新,许鞍华6个月拍了初剪够8小时版本的素材,同样表达了她对那个时代的关怀和野心,然而当最终这些努力呈现在3个小时絮絮叨叨的电影里时,在观影体验上只能让人感叹“太文艺”。
而当一众明星纷纷表示通过这部电影的拍摄重审了自己、了灵魂后,他们的票房号召力也在这部电影中让百度引以为傲的“大数据”变成了一个笑话。
最终,一个票房惨败的“王国”成了《黄金时代》留给国庆档的一个哀伤背影,这个背影至少在中国电影欢天喜地地庆祝《心花放》各种破纪录的同时,挤了点时间思考了一点票房之外的事情。
崔健用他自己的年代记忆给我们讲了一个“女文青爱上一枚基友,可他的心里只有直男”,于是她心灰意冷之下“一枪崩了备胎一个蛋”的具有摇滚气息的黑色幽默的故事,作为一个文艺片,这样的情节已经太具有可看性了。
《蓝色骨头》是一部很摇滚的电影,片中人物的不羁性情、与大时代充满对立的命运,以及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套都颇为符合“摇滚”的气质。
非科班出身的崔健赋予电影一种奇特怪异的想象空间,种种明喻暗喻虽然有时候让人觉得“年纪大了果然免不了啰嗦“,但想说的太多、不知适可而止总比无病呻吟要好得多。
这是一部名字太低调,差一点淹没在茫茫暑期档,却最终在口碑中奇迹般逆袭的片子。其实要感谢它的档期,接档在《小时代3》和《白发魔女》这样的烂片之后。今年观众们在经历了各种莫名巧妙都能被称之“电影”的奇特片种的熏陶后,逐渐知道稳扎稳打讲圆一个故事是多么值得表扬的一件事。何况,张震、金士杰这样的好演员在片中的表演都值得圈点。
3000万的成本在古装动作片中堪称“屌丝”级别,《绣春刀》讲三个屌丝捕快的义气江湖,讲得快意恩仇(当然要忽略刘诗诗这条后腿)。这个片子在今年也算的上“现象级”,在宣发不利的前提下,网友们群策群力奉上的“打虎记”、“公务员升迁之”之类联系时局的深度影评,最终让这部排片天天徘徊在3%的电影,通过长时间的线上挣扎,实现了近亿元的票房。
比起早年第六代导演们拍出上不了院线却在欧洲电影节各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更值得骄傲的成绩显然是在市场和产业的蓬勃发展上。所以,时隔七年《白日焰火》摘下第64届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主演廖凡登上影帝宝座的时候,着实是叫人人欢喜。
它描述社会,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在讲人的孤独和情感困境。亲密感的建立、及余韵。《好莱坞报道者》评论,“《白日焰火》是一次对于好莱坞经典黑色电影的致敬。”
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这几乎是一部票房和艺术双丰收的电影。以小地将一部文艺片融入了凶杀悬疑的元素,通过明星效益的发酵,《白日火焰》就成就了文艺闷片破亿的好成绩。
虽然这样的包装显得中国人民活该看没文化的快餐电影,但文艺片也懂包装了,姑且也算作一种进步吧。
正面来说,有更多人可以在电影院里感受娄烨奇特的电影美学;来说,这个尖锐得曾经因为一个镜头就可以放弃署名权的导演,也对我们伟大的电影审查制度了。很遗憾没机会看到推拿里的戏,一来是因为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里都是人物重要的情绪出口,二来娄烨对的表现向来有一手。
《推拿》最值得表扬的地方是,娄烨真正实现了用电影的手法去讲故事,在视觉和声效的处理上充满实验性的同时,又让人信服它是如此必要的真实感。这样的视听语言极致化完全服务于电影的内容,没有任何花哨与自恋的表现成分。
作为一部张艺谋称之为“回归”之作的电影,《归来》并不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身为曾经成就过中国电影巅峰的张艺谋,打着某一种旗号和姿态,却把一个理应更厚重的故事拍得蜻蜓点水。而因为他是张艺谋,他的“国师”地位附带给他那些无需言明的通行证,也许注定了他是最适合将题材搬上银幕的导演,但他终究拍得有些了。
本并不算擅长讲故事的张艺谋,提炼了矛盾最为集中对立的人物线索,配着考究的画面和音乐,娓娓道来两个人关于等待的一往情深。巩俐和陈道明这样的华丽组合是可遇不可求,光看这两位老戏骨飙戏,管他们演的是什么,都已经是十足的观影快感。
这部电影把很多人看燃了吧。虽然也有人说,也就是勉强达到了当年《地道战》、《地雷战》的水准,可当年那些电影也不是平白地影响了一代人的。从一部电影应有的起承转合来看,它确实比今天的很多电影要好看。即便人物有脸谱化的毛病,你说今天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大片不也是个人英雄主义么。
徐克的高明在于,他把一部群众基础深厚的经典样板戏用扎实的商业片思维打造成一部硬气的战争片。冰天雪地拍得艰苦与诚意观众也都看得见。尽管“飞虎队员”神得有些邪乎,但无论特技还是演员们的颜值,满满填在这么一个骨架已经十分有力量的框架里,展现出来的时候就是生龙活虎的热血。
加上那些个听起来相当有趣的方言暗语和某些莫名的不言自明的民族记忆,反观同位贺岁档的另外几部多少显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大片,我还是宁愿冲300亿元大关这项光荣的任务由这部英雄的电影来完成。
一开始并不确定这是否就是今年最好的电影。只是这是在思量年度佳片提名之初第一个冒出来的片名。而之后,每一部想到值得一提的电影在比对之下,似乎都不如这一部,于是,《亲爱的》就这样在笔者脑海的“车轮战”中,从头到尾成了“卫冕冠军”。
一部最初顶着“打拐”这么乡土主旋律气息的电影,在国庆档几部大片夹击之中,完全凭借口碑逆势而上。而且比起其他某些宣布将投入“长期放映”,实质上却是占着最后一点院线资源每天刷新空场纪录的文艺片来说,《亲爱的》倒十足低调地实现了真正的“长线月底上映的电影,直到两个月后,还能在部分影院看到排片,且依然有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亲爱的》没有那些“穷山恶水长镜头”文艺片的冷峻,无论是层层递进的大特写和变形镜头,手持摇晃着外化内心焦灼的摄影方式,把人物逼在画面一角的非正常构图,或是张弛对比推进的叙事节奏,重重对立的矛盾冲突,以及每隔五到十钟就“”一次的悲情背景音乐……一切的电影语言都带着激烈的情绪——这是一个知道如何用镜头调动观众情绪的商业片导演不自觉地“煽情”,至于情节和人物设定本身具备的力量,本是现实和人性的双重重击,又有一众好演员的鼎力发挥,自然成就了一部有力量的电影。
特别表扬赵薇的人物将整个故事的思考更向前推进了一步,黄渤也在此告诉大家,他不只是个喜剧演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