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喜剧沾边的影片占一半,表明观众的低龄化;进口片份额创历史新低,表明适应本土需求的影片更受欢迎;暑期档票房“二八分化”,表明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影片仍是凤毛麟角。
中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电影资金办数据,截至12月3日晚,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400.5亿元。而据专家预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可能在2017年超越美国,到“十三五”期末,有望达到1000亿元。
这400.5亿元的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国产影片有6部:分别为《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澳门风云2》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其余4部进口影片为《速度与7》、《复仇者联盟2:奥创》、《侏罗纪世界》和《碟中谍5:神秘国度》。
6部国产片中,除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部动画片外,其余5部都与喜剧沾边,要么是纯喜剧片,要么主打合家欢,可见观众的低龄化,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使得观众喜欢看轻松幽默的影片。尽管业内口碑褒贬不一,但喜剧片、青春片成为票房主力,文艺片或深刻题材的影片,仍属于小众市场,虽赢得口碑,却很难在票房上有所建树。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影片,仍是凤毛麟角。
400.5亿元的票房中,国产片票房收入为237.2亿元,进口片票房收入为163.3亿元,国产片占比为59.2%,而国产片对进口片的优势还将继续——因为在12月,国产片将迎来贺岁档,这也是国产片抢票房的一个黄金时期,相反,进口片在12月则将偃旗息鼓。
据票房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单月票房都在25亿元以上,7月以单月55亿元票房位居第一,而1月、11月与3月是票房倒数三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引进大片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有关,以刚过去的11月为例,《007:幽灵党》、《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火星救援》、《绝命海拔》等进口大片轮番上映,但票房并不理想,排位均在20名开外。
国产片与进口片的较量一直以来非常激烈:2012年进口片票房以51.54%的占比超过国产片;国产片在2013年重新夺回市场主动权,占比58.65%,并在2014年和2015年继续领先——2014年票房,国产片占比54%,而今年进口片比重将降至新低。
第一是电影观众中“小镇青年”日益增多。UME华星影城副总刘晖认为:“进口片的消费主要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观众更接受国产片,因为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系,接受起来更加有共鸣。”
第二是国产片在内容上越来越适应本土市场需求,贴近年轻人和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这成为中国电影集体“逆袭”好莱坞大片的一宝。观众喜欢“接地气”的电影,而对于进口片,观众更多的是去观看有视觉冲击力的视效大片,而不具备“大片”效果的进口片,大多票房都不会太好。
第三则是国产片这几年类型逐渐丰富,商业片更加成熟,电影市场的包容度更大,像既有《捉妖记》这样的票房大卖电影,也有《刺客聂隐娘》、《心迷宫》、《十二》这样有个性的电影。而若放在几年前,这种个性电影能上大银幕的机会并不大。
尽管票房再创新高,但国产片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不应被。以今年暑期档为例,从6月1日开始,在92天的时间里,暑期档总共收获了124.31亿元。
然而,暑期档92部影片中,除了14部电影破亿外,其他85%的国产电影却票房不佳,暑期档呈现出严重的“二八分化”现象。这恰恰说明了电影人与观众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也说明了中国电影成功的偶然比不上平庸的必然,并使得400亿元这个辉煌的数字,多了一种而不是乐观。
另一方面,2017年至2018年,中国的进口片份额将进一步放开甚至是全面放开,这对于国产片来说,无疑是个压力。所以,若想继续在票房大战上取胜,国产片仍需抓紧练好内功。(记者 肖扬)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