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进口大片
  • 揭秘进口的字幕翻译:被四家单位垄断2015年5月31日星期日
  •   在中国,进口电影,尤其是进口分账,只能由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分发给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上海电影译制厂和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没错,全中国只有这四家,没有能跑出他们的手掌心。

      5月12日,美国《复仇者联盟2:奥创》在中国各大影院火爆上映,很多影迷排着队去电影院观影。可不料却被电影的“神翻译”雷得“外焦里嫩”。如美国队长的的“灵魂格言”: “即使你快死了,也必须咬紧牙关撑下去!”但字幕却翻译成“有人要杀你,赶紧跑!”网友们纷纷开始“字幕捉虫”,好不热闹。

      有人不禁要问:那些进口的字幕都是哪些人在翻译?如何翻译的呢?凤凰江苏小编为你揭秘关于进口“字幕君“的那些事

      扒一扒“字幕君”的历史

      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进口有个统一的学名叫“华语译制片”。“华语译制片”顾名思义就是把影片中非华汉语的的对白或解说,译成汉语并重新配音的影片。由于此类电影几乎都是外国电影,因此又被形象的称为“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电影。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华语译制片是1948年1月8日在大上海大戏院公映的意大利影片《一舞难忘》,由王文涛等二十几名华侨译制配音,他们就是中国第一代的“字幕君”。

      1949年5月, 东北电影制片厂(今电影制片厂)译制的苏联影片《普通一兵》是中华人民国的第一部译制片。其中,部队文工团员出身的话剧演员袁乃晨担当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导演的重任,剧本翻译则是孟广钧、徐立群,主要配音演员为群众演员张玉昆和吴静。这些译制片的开拓者们反复尝试,终于在8个月后完成了译制工作,而这些人顺理成章的成了新中国第一代“字幕君”。

      1950年6月,在上海梵皇渡(今万航渡)618号,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改成的放映间,加上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改装的录音棚,诞生了中国日后最负盛名的译制片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从那时之后,在上海、东北的译制工作就迈入了“快车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剧本翻译、配音演员造就了中国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例如将法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脱险》,对白精彩绝伦的《佐罗》,“一座不可逾越的”的《简爱》,爱情经典的《魂断蓝桥》,完美童话般的《茜茜公主》成为许多影迷的最爱,而群星荟萃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成为译制片的经典教材。

      译制片“四巨头”

      在中国,进口电影,尤其是进口分账,只能由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分发给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上海电影译制厂和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没错,全中国只有这四家,没有能跑出他们的手掌心。

      据《南都娱乐》报道,在这四家译制片厂中,上译厂和长译厂编制较全,养着翻译、录音师、译制导演和配音演员。译制团队是一套完整班子,人员非常固定。而的八一、中影则不养专职翻译、专职导演和配音演员,人员也是比较社会化的。

      一部进口的翻译大致需要经过以程:

      1 、初审,做初审字幕,(台词需要明确标注,不得隐瞒);

      2 、同意引进;

      3 、开始译制流程,第1步是拿片,第2步是由制片人负责搭建译制小组,第3部则先由翻译翻译7天,翻译要简洁直白接地气,第4步就是导演装词3天,第5步配音配5天;

      4、校队检验,主要是镜头、背景音的删减;

      5、最终送审,上级单位电影局,中影进出口公司有没有,翻本人有无质疑。

      走完上述流程,一部进口的译制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而你钟爱的能有什么样的字幕就全凭这四家单位处理了。

      字幕过度“本土化”、“娱乐化”惹争议

      然而,因为译制片从引进、翻译、配音,需要一系列严格的流程,这已经不太能满足当今电影产业的需求。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观众对“速更”的追求,字幕就成为了最便捷的选择。

      国内字幕组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字幕取代配音“天下”的最大原因。中文字幕组,电影以“NEW MOVIE”为代表,日韩剧有“猪猪”、“日菁”等,美剧有“TLF”、“YYeTs”、“伊甸园”、“FRM”以及“破烂熊”较为知名。

      这些字幕组大多以拥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志愿者组成,义务奉献,让网友观看影视剧能与外国几乎同步。而这种字幕风的流行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传统译制片厂里的那些“字幕君”。

      近些年来中国译制片翻译不断“接地气”、更加本土化的同时,频频出现一些让观众槽点不断的“神翻译”,惹来了广泛争议。

      那些译制的进口中,翻译字幕常常引用网络流行语及古诗词让一些观众难以接受。有观众在比较中文字幕和原版英文台词之后指出,不少句子直译过来效果其实很好,不必非要硬套网络热词,并质疑这其实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一些负责字幕翻译的人则表示电影本身是一种娱乐,翻译引用网络词语和古诗词未尝不是一种尝试。这不是恶搞,也不是瞎翻,而是“带来一些娱乐,是翻译的乐趣。”

      在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们看来,翻译字幕的“耍宝“还是应当有限度的。电影学者葛颖接受采访时表示,译制片翻译语言的本土化发挥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要看是不是使用的都是年轻人接触较多的网络流行语言,如果是这样的话,会不会给一些上了年纪的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一旦发挥过度了原有的表达,可能会造成一部分观众的理解障碍。另外,如果没有过度引申、既符合大家的文化表达、又发挥了汉语言简意赅的优势,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盘点那些进口中的“神翻译”:

      《加菲猫2》

      “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 放开我,我是”

      《马达加斯加3》

      “黄金做的飞机我们想让它飞就必须飞,到时候比赵本山的飞机还牛”

      《黑衣人3》

      “难道你就不担心这边摊儿上的东西用了地沟油或瘦肉精?”

      《环太平洋》

      “Elbow Rocket”(手肘火箭)被译成“天马流星拳”

      法国电影《光荣岁月》

      “我不懂法语,前面的字幕都是我编的,我编不下去了”

      《复仇者联盟2:奥创》

      美国队长名言“即使你会送命,也要”翻译成“有人要杀你,赶紧跑!”

  • 关键词:进口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