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经典回顾
  • 越剧“陆派”艺术创始人陆锦花因病逝世享年91岁
  •   记者从上海越剧院获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同盟会盟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越剧“陆派”艺术创始人陆锦花先生,因病于时间2018年1月10日20时08分在美国当地医院逝世,享年91岁。陆锦花先生的会将择日在美国举行。

      陆锦花先生唱腔音色明亮,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创立自具特色的陆派。她是越剧小生演员,上海少壮越剧团创建者,为该团团长。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为上海越剧院主要小生演员之一,1983年退休后旅居美国三十余年,也会经常回国小住。越剧名家傅全香与陆锦花是情同手足的舞台姐妹,经典名剧《情探》就是这对黄金搭档的杰作,1958年拍成电影。40年代,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一缕麻》、《孝女心》、《香妃》、《天堂》、《礼拜六》、《义》等剧唱片多张。建国后,中国唱片社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盘夫》、《情探》、《劈山救母》等剧唱片多张。在人才培养方面,师承陆派的和传人有曹银娣、许杰、夏赛丽、黄慧、廖琪瑛、裘巧芳、徐标新、峰等。

      陆锦花纹身的忌讳和讲究先生祖籍福建,寄籍浙江余姚,1927年2月25日生于上海。13岁进越剧四季班学艺,改用母姓为陆,拜男班演员张福奎为师。四季班解散后,到金门大戏院唱三肩小生。1942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唱二肩小生,因身材瘦小,多演童生戏。1946年与邢竹琴合作演出。1947年秋与王文娟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任团长,演于皇后大戏院。演过《礼拜天》、《天伦之乐》、《金蝉记》、《女伶记》等不少时装戏。之后曾与张茵、许金彩、霞、筱月英等搭档。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扮演《盘夫索夫》中的曾荣,获表演二等。

      1947年1月,袁雪芬因旧病复发等多种原因,在梅龙镇酒家与雪声剧团全体人员举行话别会。陆锦花听完后,心里沉甸甸的。她预感到越剧姐妹将面临重新组合了。1947年1月12日演完《洛神》,雪声剧团暂告解散,范瑞娟和傅全香组合,成立了东山越艺社。陆锦花停演了一段时间后,于同年五月在“龙门”大戏院与邢竹琴合作,演出了《新月夜归人》、《天堂》、《金玉良言》等剧目。其中尤其以新编时装剧《天堂》轰动越坛,成为陆锦花的成名作。她所饰演的大学生有一段“悲切切,泪淋淋,坐起半身”的十八句弦下腔十字调组成的唱段,一时风靡上海越剧观众。陆派唱腔在这时已见雏形。

      歇夏时,金雅楼、蒋瑞香等住在陆锦花家里,她们都支持陆锦花组团。第一桩事是物色合作的头肩花旦,大家分头奔赴各剧场看戏、选人,最后在同孚剧院看中了王文娟。陆锦花、沈益涛等亲自上门,热情邀请王文娟加盟。王文娟感到盛情难却,欣然答应与陆锦花一起组建一个新剧团。陆锦花聘请了一批主要演员加盟后,还组建“剧务部”。剧务部由仲美负责,基本和长期特约的编导有钱英郁、弘英、于吟、陈鹏、司徒阳、郑传鉴等。当时,陆锦花自己组团的基本想法有三:在大来、雪声剧团期间,她学得很多,袁雪芬、范瑞娟两位大姐对她很器重,使她艺术上大有长进,但现在她要挑大梁,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其次,她想在小生这个行当,再创出一个新的流派,闯出一条新;三是她觉得成立一个新剧团,可以解决一些姐妹的吃饭问题。当时家境贫寒的女孩不少,她没有忘记自己当初“为口饭,落个难”的情景。

      陆锦花自己组班领衔演出《礼拜六》,这是她艺术生涯中的分水岭和突破口。当时剧团的演出剧目和演出时间,基本上是老板说了算。陆锦花与王文娟的演出,看戏的不但有基本观众,还招来了一批青年学生。由此老板对她们刮目相看,演什么戏,定什么新剧目,均与她们共同商定。这一时期,陆锦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少壮”编演了家庭伦理悲喜剧《天伦之乐》、海上实事《女伶记》、社会实事大悲剧《人难做》、家庭大悲剧《青春误》、社会醒世剧《人之初》等。是年《天堂》、《礼拜六》、《义》等剧由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唱片,陆派唱腔脱颖而出。

      陆锦花当初从艺,特别钟爱马樟花的小生艺术。在她学艺的第一年,为了看戏、“偷戏”,跟着师傅跑遍演越剧的各家戏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曾与袁雪芬、傅全香合作的女小生马樟花。她那圆润流畅的唱腔,潇洒优美的台风特别吸引陆锦花。因此陆锦花就留心多看她的戏,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反复学习,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4年,她进入上海越剧院后,随着的变化,悉心专攻儒生、穷生戏。她力求同类不同型,一戏一个样。她不以花俏悦人,而以洗练取胜。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如先后与傅全香、吕瑞英合演的《珍珠塔》是一出传统骨子戏,唯独她所塑造的方卿,广撷博采,奇峰突起;《情探》中的王魁是概念定型的角色,唯独她赋予王魁特有的血肉灵魂,又别出一番风光,作者田汉观后兴奋地说:“你是我笔下的王魁”;《彩楼记》(与金采风合演)中的吕蒙正,亦被同行赞美,观众叫“绝”。再如她所塑造的《劈山救母》中的昌、《盘夫索夫》中的曾荣、《》中的元成帝、《送花楼会》中的文必正等艺术形象,亦成功非凡,从行家到观众都有口皆碑。

      1958年,《情探》拍成电影。“陆派”艺术更为大家熟悉和喜爱。“陆派”唱腔艺术,是从“闪电小生”马樟花的唱腔中衍变、发展、创造出来的,深受广大喜爱。她的演唱擅用中音区,飘逸自如,舒展流畅,显得异常松弛自然;其吐词清晰,咬字准、送音远,讲究“字正腔园”;运腔转调,清丽优美;运气润腔,刚柔调和。唱腔着眼于塑造人物,“在平稳中传情”,“在平淡中出奇”,做到字字送听,声声。其中大量精彩唱段至今在传唱不绝。

      陆锦花最擅演穷生戏,演“鞋皮生”和“破巾生”堪称一绝。陆锦花的唱腔有鲜明特色,但她不是仅仅从形式、技巧上着眼,而是始终把塑造人物放在中心。行腔、润腔都是为了深刻人物内心世界。其唱腔由于是在马樟花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演唱[尺调腔]时仍保留着不少[四工腔]的因素,因此听起来别有风味。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