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经典回顾
  • 回顾与解读习提到的文学经典经典回顾
  •       经典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财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对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愿望的展示和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懈探索与追寻,在于它在直抵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时产生的共鸣:它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世界的精确描绘与塑造,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人文的展现与把握,以及一些作品中对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讴歌与赞美等等。

          习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让人之气。”并在不同场合地点列出了几十部的经典名著,显示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高深的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习所开列的这些经典书目的回顾与解读,引领官兵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编 者

          今年以来,习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诸多外国经典理论著作和文学名作对自己的影响。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再次列举相关中外文学作家作品,并将它们作为例子进行理论阐发,可见习的阅读面非常广泛,既涉及,也涉及哲学,更大量地涉及英国、法国、、美国和苏俄文学。这既体现了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在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相关外国经典文学作品重要的影响力。

          法国文学一直以它鲜明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伟大家。导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据说就曾经向身边的同志咨询过对《红与黑》这部作品的看法。从这些轶事中不难看出法国文学独特的对家的吸引力。今年3月27日,习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也提到他在青年时期对法国文学有着很浓的兴趣,并说“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

          习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了雨果《悲惨世界》《九三年》、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喜剧》、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家作品,都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作品。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地,其作品体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分析,在19世纪的欧洲文学中具有领先地位,而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显然又独具的魅力。

          在法国文学史上,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引导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是浪漫主义作家雨果。雨果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积极的、战斗的浪漫主义。《巴黎圣母院》体现出他对教禁欲主义的战斗和对美性的讴歌;《悲惨世界》体现出他对社会中造成贫穷、饥饿、以及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对合理、美好、公平的的追求和向往,以及青年参加战斗的热情。可以说,《悲惨世界》对19世纪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使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雨果作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体现出雨果作为一个坚定的主义者对法国大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关注,体现出与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明显不同的法国式关怀,也体现出他对底层平物的强烈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对于雨果而言,人类进步的过程是交织着痛苦、的战斗过程,但它永远以社会的公平和人性的完整实现作为远大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九三年》这部体现着雨果思想矛盾的作品对于我们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意义。

          习还列举过美国文学和苏俄文学的众多经典作家作品。这同样值得我们深切关注。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一种非常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和竞争意识,它一方面激发出人们强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社会中形成了明显的文化矛盾和弊端,这些都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野性的》等作品中有所体现。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人的整体全面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之间的现实问题,是富于性的。

          习对苏俄文学有着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理解。在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时的采访中,习提到了曾经在中国有过深刻影响的《钢铁是怎样的》一书,还一口气说出了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等作家的名字,还说“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可见他对苏俄文学同样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是习两次提到过的作家。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鲜明的爱国主义是他所有作品共同的思想主题。他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底层人民与士兵的战斗情景,高度了积淀在人民性格中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爱国主义的品格在后来他创作的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中再次成为作品的主旋律,讴歌了一代青年经历火热的战斗洗礼而成长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苏俄文学以其对的咀嚼、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以及对人性的坚守等品格,在我国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它高昂的英雄主义、不屈的斗争以及天然的民族主义品格,更对我国的军旅文学创作有着内在的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的》是一曲的青春战斗之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更成为我国几代青年人的座右铭。

          肖洛霍夫是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出的苏联著名作家之一。从军旅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习对肖洛霍夫的例举是有示范性意义的。作家于1926年开始写作的4部8卷史诗性小说《静静的顿河》,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开创了苏联军事文学中悲剧史诗艺术的先河,该作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从习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作品鲜明的品格,比如社会的和阅历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激励作用、积极健康的生活和情操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宏远期许、鲜明的爱国主义品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中深入领会,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需要大力的风气。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