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港台电影
  • 据说每个人深爱的歌背后都有一个深爱的人。是这样吗
  •   前几天,王菲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刷爆朋友圈。这首歌的原唱是李谷一,80年代以激昂辽阔的唱腔,满怀深情地歌唱了对祖国的热爱。如今这歌曲作为国七十年献礼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曲,王菲以轻盈婉转的哼唱之法重新演绎,获赞无数,一时成为流行。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歌声,这些歌记录着时代的风貌,也诉说着时代里的人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中国这七十年间流行过哪些歌曲,你还记得吗?

      紫荆山公园是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地方,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团体都汇聚在这里。在“社会摇”或者糖豆广场舞的舞曲里,退了休的大爷大妈,或者年轻的上班族们,尽情嗨跳。

      广场舞是现代都市人的休闲健身方式,方便易学,一段简易的舞蹈,华晨宇的爸爸华福雄配上时行的旋律悠扬的歌曲,随时都能参与进来,一起蹦蹦跳跳舒展筋骨,活力。

      1971年元月份,刚上到初三的崔阿姨被安排下乡插队,她和她初中部高中部共五届的同学,一起被安排到郑州郊区的农场,她们班分配在郑州北郊黄河边的花园口农场。

      在学校是一个宿舍的,“一锅端”,下乡的时候也分到一个宿舍。他们同学就这样继续住也一块住。吃也一块吃,下地干活也一起。

      崔阿姨回忆说:“那时候大家都还小,才十六七岁。下农场干农活,工作单调。也没有别的啥娱乐活动,也没有电视,啥也没有。”

      收音机,是大家主要的学歌途径,一个人会唱,经常哼哼唱唱,然后整个寝室里的人也都会唱了。样板戏里的《沙家浜》选段、《红灯记》选段,歌剧《江姐》里边的《红梅赞》,《绣红旗》都是他们平常唱的。

      平日里他们经常会一起唱《一条大河》这首歌,这是《上甘岭》电影里的歌曲,5几年就有了。他们插队地方在黄河边,所以触景生情地对这首歌最有共鸣。

      那时的黄河堤不像现在堤都了,那时候还正在运大石头。他们从堤上搬下来几块石头,排成排一坐,用三弦琴伴奏着,对着黄河一起歌唱。

      一帮青葱少年,望着茫茫的黄河水,如同望着他们谜一般的未来,他们对着天地发出歌唱。歌声跟着河水奔流向东,也奔流过他们的青春。

      老杨已年过七十,但矍铄步伐矫健,他除了早上在小区花园里打打太极。平日里最常去的就是郑州五一公园。

      五一公园在郑州是很独特的存在,被郑州中原区的老工业区包围着,旁边是省工人文化宫。不大的五一公园,成为了新中国的退休工人们的聚集地。

      公园的边边角角是阿姨大爷们一帮文艺爱好者的活动场地,扭秧歌,探戈,戏曲演唱,或者下棋、打麻将皆有之。

      最中心的圆形广场却是被一大帮老爷们儿占据。他们凑成一团一团的,热火朝天地探讨家国大事、国际局势。

      广场自圆心处划开,人群无形地分成东西两大阵营,东侧是阵地,毛。西侧是派活动区域,赞颂。应该也是经过了不少嘴仗,才形成两派分立的格局。

      这帮随着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工人们,充分保留了工人当家作主人的派头,热烈争论中都带着指点江山,愤世嫉俗的气势。

      我和崔阿姨在五一公园见到了老杨。他在六十年代是郑州肉联厂的工人,现在还常会在这五一公园和老朋友们聊聊天。他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真是激昂,讲到激动处说话如咆哮般震天动地。

      50年代刚刚稳固,大搞社会主义,当时传唱的歌曲都是十分激昂的歌曲和工人歌曲。

      “《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都是当时全民性的歌曲,这些歌一直到现在还流行。还有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啊这些。”老杨侃侃而谈。

      因为与苏联老大哥的紧密联系,50年代后期传唱的外国歌曲,以苏联歌曲为主,到今天我们仍然熟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小》、《红莓花儿开》,这些都是相当经典的,艺术品位也相当高。

      60年代,多是一些性的歌曲,调子比较高,像《我们走在大上》。威信如日中天,就有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主题曲的广泛传唱。

      老杨满怀情意地说,“当时的民族团结很好,兴起了很多少数民族歌舞,像经常有穿着维族服装的人来内地。我们把他们当成稀罕的鲜花一样,觉得他们穿的很美,唱的也很美,跳的也很美。”

      由于政策的,流传了很多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敖包相会》、《草原之夜》,都是极其经典又优美的歌,大家基本都会唱。

      那时候各单位都有露天电影,礼拜六礼拜天扯起来大幕布看电影,农村里各个大队也扯幕布看电影。很多流行歌都是电影里的插曲,大家就是通过看电影学的歌。

      内地被称得上流行音乐的,是从后大批港台歌曲传入的。后港台歌曲开始流行,与国红色年代的歌曲有了明显区分。

      一命性集体性的昂扬向上,斗争的歌曲,感彩浓烈、张扬个性的歌曲纷纷出现。直白表达的爱情歌曲也都慢慢出现。

      80年代,邓丽君的歌曲从港台传入,立刻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邓丽君歌声缠绵,曲调柔美,撩动了万千青年的心。

      之初,有这么一句话,“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一些年轻人,白天学习上班时听着、新闻,到了夜晚,就躲在家里偷偷听邓丽君。

      最初被定为“靡靡之音”的邓丽君的歌,一首首广为流传,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邓丽君成为无法取代的一代天后,她影响了一个时代。

      “后来还有李谷一的《乡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粉红色的回忆》这些歌都流行开来了,崔健的《一无所有》。”说着说着,崔阿姨就陶醉,不自觉地哼唱了起来。

      崔阿姨和老杨他们看法相悖的是,前后两相对比,崔阿姨更喜欢后的歌曲,“感彩比较浓,与内心的情感有共鸣。旋律好听,有的悠扬有的抒情有的深沉,有种个性的张扬在里面。”

      而老杨十分推崇毛时代的音乐艺术,“后的流行歌曲大多低俗,艺术品味不高。而我们年青时那个年代,唱的都是艺术、民族歌曲,那些歌十分耐唱,经久不衰。”

      对于他们的不同观点,我也无从评价。因为我完全是在后,流行音乐大繁荣的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年代已经差别很大。

      记得90年代末我在上小学,上下学过航海刘庄,夏天夜晚的大排档,每家都是电视连着CD机,插上话筒,这就成了露天的卡拉OK。

      一桌桌人喝着酒吃着凉菜,有喜欢唱歌的人就用CD选好歌,看着电视屏幕一展歌喉,不仅吃夜市的人能边吃边听,也会引来不少人驻足欣赏。

      这时候普遍点的歌还是毛宁的《涛声依旧》、刘德华四大天王的歌、周华健《朋友》、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张柏芝《星语心愿》这些歌。

      到上初中的时候,有次上音乐课,老师教完教材上的歌曲,让同学们点歌,放歌听。就有好几个踊跃的同学大喊《双节棍》。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周杰伦,也第一次听到了《双节棍》这首歌。

      他的腰不好还跳舞,训练十分刻苦。写的歌被很多音乐公司,仍创作。长得也不是很帅,还要赡养母亲,但他自己一直梦想从未放弃,最终终于获得大家认可,到后来的爆红。

      到我上高中的时候,mp3已经开始流行,很多人都会买一个MP3,上下学上,大课间在操场上散步时,一塞,立马生出一种遗世的气质,叛逆与柔情都随着耳塞带上的一刻涌动而出。

      音乐是所有人共通的语言。少年的多情,最能通过歌曲的共鸣而生发,引来诸多对懵懂爱意的想往。多情的少年,就是跟着一首首流行的歌曲,在忙碌的课业中,悠荡着自己的小情绪。

      那种懵懂的,又炙热的,又羞怯的情感,总能在一些歌曲里找到满满的。一些歌词,能使自己如触电般的心灵一颤。然后就是深深的沉默,好想抱紧自己,进入一种悠远的遐想。

      我会跟着流行,常听一些梁静茹的《勇气》《的翅膀》《至少还有你》《一直很安静》《盛夏的果实》这些歌曲。

      岁月的长河缓缓滑过,留下了一首首经典歌曲,有些歌曲在全国传唱大半个世纪之久。有时翻找倾听这些歌曲,来触摸歌曲承载的年华岁月的一抹温度。

      最后,以一曲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结尾。在任何时代里,都请有放手一搏的勇气和积极奋进的态度。

      

  • 关键词:港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