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在这个竞争惨烈国庆档期中,最后胜出的居然是《羞羞的铁拳》,作为开心麻花的第三部喜剧,影片上映9天票房突破14亿,相较于《英伦对决》、《空天猎》等领先了不止一个身位,几乎占到了整个国庆档一半的份额。看来在这愉快的假期中观众最需要的还是欢声笑语。
《羞羞的铁拳》讲的是体育记者马小与拳击手艾迪生由于一次意外的电击造成了身体互换,进而演绎出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最大的笑点就是男女主人公互换身体这个桥段了,其实身体互换这个梗并不新鲜,《你的名字》、《小姐好辣》等影片中都有类似的桥段,但是《羞羞的铁拳》却没有让这个梗落入俗套,确实男女身体互换这种事情首先会让人想到一些比较的事情,但是影片确将身体互换这个桥段在爆笑中自然的引申到成长、诚信等社会矛盾上,避免了被贴上“荤段子”、“庸俗”的标签。
“开心麻花”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影片成功的必备因素。作为一个从话剧起家的公司,开心麻花自创立以来陆续推出了26部话剧作品,就像《羞羞的铁拳》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喜剧风格,并且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麻花粉儿”。
编者点评:在影片上映之前,《羞羞的铁拳》话剧作品已经经历了上百场的展演,其中的笑点早已被反复推敲,所以在影片中展现的一定都是最搞笑的精品。其实开心麻花推出的三部电影都是通过话剧改编的,可以说这也为诸位电影人带来了一个新的思,通过话剧让观众了解并对影片有所期待,上映后票房自然就不会差,对于话剧起家的开心麻花来说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其实如果说到喜剧,我想很多观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星爷的《大话西游》。确实作为一代经典,在很多80后的心中这部片子都是难以超越的。像“曾经有一份……一万年!”、“月光宝盒……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这些经典语句直到现在还被大家口口相传,《大话西游》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影片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其实在最初上映的时候,无论还是内地观众大都不买账,在的票房更是只有惨淡的20万。惨淡的放映期结束后,影片的拷贝被转到了电影学院,没想到确在大学生中间得到一致追捧,除了无厘头的高效和经典的台词,影片中的另类爱情故事更是吸引了无数当时的青年男女。随后在97年的2月,电影频道第一次了《大话西游》,要知道当时的电视主导权是无可比拟的。此番引发收视狂潮,不断刷新的收视率,剧中的经典台词更是被大家不断地传颂,一直到今天。
《大话西游》的火爆其实也是偶然中的必然,想想在95年,那是的初期,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是除了一些正统的节目以外,百姓身边的文娱类影视作品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大话西游》的无厘头搞笑风格就如同一颗小石子扔进水中,自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加上剧中独特的爱情故事,对于那些刚刚明白什么是现代爱情观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有无尽的吸引力。
对于喜剧类影片来说,如果只是引人发笑而不能在笑声中映射出更内涵的东西,那么影片就还不够完整,而《大话西游》在这方面可以说表现极致。有一种说法:如果你看完了《大话西游》,笑得满地打滚,那么其实你根本没懂。如果你看完了之后发现在笑容中夹杂了眼泪,那么说明你可能是看懂了。小时候看《大话西游》只记得里面的各种搞怪惹得我捧腹大笑。当今天在看到宝一次次穿梭时空,回到过去救回白晶晶,并与之冰释前嫌共结连理,却依然换来白晶晶被牛,留下最后一句“宝来生再见”的时候,经历过了的我们更能明白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终究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
编者点评:作为一部港片,《大话西游》初登确实不被那时的观众所理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时大学生们的不断传颂,人们终于接受并爱上了星爷的无厘头式幽默,而影片的内涵也逐渐被大家所理解,可以说《大话西游》启蒙了的喜剧电影,一代经典再难复制。
再来聊一聊当年火遍的《疯狂的石头》,这部影片堪称“小投入大汇报”的典范,仅仅300万的成本,斩获2300万的票房,成为当年华语影坛的一匹大黑马,并不仅一举斩获2006上半年国产片票房冠军。而且还击败了《冰河世纪2》、《海神号》等多部当时的好莱坞。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还在于它的草根气质,从流行的手机彩铃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从从可乐中诈骗到月薪800元的普通工人,影片中的元素处处体现了那时候的现实生活场景,毕竟现实中像吾等这样的草根阶层是占大多数的,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胃口,票房自然不会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的方言和音效运用,麦克的粤语、黑皮一嘴青岛口音、道哥的方言再加上当地的四川话,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不仅让人物性格更加饱满,更是为观众带来了更真实的体验,试想这些如果都换成普通话,整部剧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影片中的音效运用也是别出心裁,比如三宝孤独的站在前,背影看起来无比的落寞凄凉,但这时的配乐确实欢快明朗的《我爱》,落寞凄凉与欢快明朗,强烈的反差营造出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
还有一点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清楚,这部影片是由天王刘德华投资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唯一一部中国影视作品。而导演宁浩也确实不负众望,以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疯狂的石头》回报了刘德华的信任。那时候的中国影坛仍然是第五代导演担纲主演,第六代导演们还只能扮演配角,而《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年轻导演不缺才华,缺的只是机会。
编者点评:区区300万的投资,就是放在十年前成本也常低的了。可以说《疯狂的石头》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那就是小成本也能有大回报,不仅如此,当时年轻的宁浩导演的成功,也为更多的年轻导演开拓了空间多年的以后的现在,众多的青年导演为我们带来了一部部精彩的作品,站在今天往回看,十年前《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确实对于中国影坛有这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天破亿,四天过两亿,五天过三亿,七天冲破四亿……在云集的贺岁档,《人再囧途之泰囧》不断刷新着各项国产电影票房纪录。面对同期的《一九四二》、《十二生肖》等多部,徐峥的导演作成为了又一匹黑马。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合适的档期,《泰囧》的高质量自然也是高票房的重要原因。首先要说的就是徐峥、王宝强和黄渤的完美组合。大器晚成的黄渤,凭借《疯狂的石头》才被广大观众所熟知,与他的同学们相比,黄渤又多了七八年接地气的草根生活,如此厚积薄发,自然能一鸣惊人。剧中的他黑衣、黑裤、黑色边框眼镜,就像旧时代的一样,在加上内副高傲的表情,看着就让人不禁发笑。在2004年的贺岁剧《天下无贼》中,王宝强饰演的傻根凭借憨厚朴实的印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的凭借《士兵突击》王宝强更是获得了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最具人气男演员以及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两位实力派演员加上演而优则导的徐峥,这个铁三角组合自然是《泰囧》高票房的最大保障。
编者点评:《泰囧》为很多小成本的电影找到了一条新出,那就是在上映时间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开同类型的,这样一来没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大家可以回顾一下2012年左右,中国电影市场追求的就是一个“大”字,无论是成功的《金陵十三钗》还是相对不太成功的《关云长》,影片都在追求高成本、大场面,而《泰囧》的成功打破了很多电影人的思维定势,同时也让诸位名导更加的了解观众需求,毕竟电影市场真正服务的只有观众。
过于专业的影片受众面太小,燃爆的热血很多淑女们又不感冒,只有欢快的喜剧才是老少皆宜的,这恐怕也就是很多小成本喜剧片逆袭的原因吧。不过现在网络科技这么发达,很多搞笑的梗都能第一时间都遍传于大众之间,所以对于导演们来说未来的喜剧片恐怕是越来越有挑战性吧。不过有挑战才有动力,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喜剧能让我们在欢快的假日中捧腹大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