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港台电影
  • 那时的录音机
  •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录音机作为高档奢侈品进入了百姓家。那时候,物质文化生活逐步丰富起来,文艺生活不再仅仅是那几部老电影和“样板戏”,港台音乐悄悄走入民间,在青年人中间流行。以《刘三姐》为代表的老电影戏剧作品被大批“解放”出来,以《小花》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电影的插曲,以《追捕》《瓦尔特萨拉热窝》为代表的进口影片的音乐等,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录音机开始进入家庭,先是一种日本进口的形状像一块砖的单卡单放录音机,然后是港产的、国产的各种品牌的录音机,有单卡的、双卡的,单喇叭的、双喇叭的、四喇叭的。录音机成了年轻人找对象必备的四大件(自行车、手表、录音机、机)之一。

      那时候,大街上到处都有专门卖音响盒带的小店。小店里有原版带和空白带两种磁带,原版带10元左右一盒,空白带多在5元以内。小店里有一台高级双卡录音机在不停地翻录盒带。你买一盒空白带,可以免费帮你复制一盒原版带。你如果自己提供盒带来复制音乐,则要交2元钱的复制费。小店的生意火得不得了!

      买录音机不仅仅是为了听音乐,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用途就是学英语。因此,买录音机的年轻人出现了两大类,一类是喜欢流行音乐和跳舞的“时髦”青年。他们经常骑着自行车,提着录音机出现在大街上,录音机里放着《美酒加咖啡》等舞曲。他们去公园或家庭,跳一种叫“迪斯科”的摇摆舞。这一类青年喜欢穿喇叭裤,留长头发。另一类是没考上大学,立志自学成才的年轻人。他们用录音机听、学英语。在“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口号下,不管是工厂还是机关,几乎每个单位都出现了“英语热”。在这个群体里,出现了很多自学标兵,他们考上了各种各样的大中专院校的班,然后又了各个单位的管理岗位。

      我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79年,我和我哥哥正在家里听音乐。那时候,我哥哥已经参加了工作,我还在上高中。这台产的录音机是哥哥托人从广州买的。他的录音机平常都放在单位宿舍学英语用,只有周日才带回家来让我过过瘾。有一天,哥哥一个在企业做宣传工作的朋友来到我家,背了一台海鸥牌120机,为我们家拍了很多生活照。那时候,家里有台录音机属于高档奢侈品,很值得显摆一下,我们在摄影师的“导演”下,摆姿势,做动作,拍下了这张照片。

      推荐:

      

  • 关键词:港台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