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之后、贺岁档之前,还有个光棍节档期让片方觉得是个“突破点”。要说目前国内电影的状况也真是一片乐观,一个娱乐化的“11·11”再加上一部谈不上出色的电影,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票房奇迹。这个遐想让众多的电影投资怀美梦,把电影圈看成了只涨不跌的股市,专业的、不专业的,都要到电影圈的土地上走一走、混一混,希望顺便就能带走点钞票。
中国电影的票房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着。数据表上,那个带着生命力的红色箭头似乎将永远昂首,向着百亿、千亿的票房空间坚定飞翔;互联网作为大户开始向电影圈一通猛烈地砸钱,金融界以娱乐宝等形式对于电影圈频频插足也坚定了对于电影圈的—这里已经成为了掘金的乐园;而畅销书作家、音乐人、电视剧导演、明星艺人则纷纷以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名号上赚得“电影导演”的头衔。一部价值观、故事都有硬伤的电影,也能够赚得盆满钵溢……无论是大的喧嚣还是某几位幸运儿的个例,都让人觉得中国电影大有赚头,没准哪里碰巧了—也许是档期、也许是对了粉丝的心思、甚至也许只是顺着恶评而去以丑为美地吆喝,都能让电影这台吐出金币。
电影带着艺术与商业并重的特质,而太多掘金者的进入,正在让它发生倾斜,驶离专业创作的轨道。难怪吴宇森导演在说起目前中国电影现状的时候,对于其中的弊端也一针见血。他称涉足电影圈的某些人既不爱电影也不专业,却掌握着,让制作进行得不顺利,给创作者带来是非的干扰。而有些带着捞一票心理拍电影的人甚至会以“超预算”的理由而贪污制作费。
其实,无论是电影人还是即将涉足电影圈的人都应该地意识到,作品的创意才是电影的核心,如果作品缺乏动人之处,《黄金时代》叠加上“黄金周”也不能带来票房。而目前的电影界有一个铁打的规律—如果某部电影失败了,片方就开始在周边找各种理由—营销不给力、没有跟上互联网思维、档期拥挤等等。可见,中国的电影人如今是多么务虚,连失败的理由也要营造得那么虚幻,而不肯去谦逊地面对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原因—作品的质量不佳。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质量才是它面临的最大关口。电影在走入市场的过程中固然要依靠智慧和谋略,而众多投资人和新鲜血液对于电影界的注入也并非坏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需要尊重电影,将重心放在影片本身的竞争力上,而不是为了生财不择手段,那样会令电影圈沉渣泛起,利欲的雾霾的是整个的电影生态,无人能够幸免。 文/本报记者 肖扬
作者:肖扬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