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中国电影正世界电影业的前列,并不为过,”中国著名导演胡玫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我们‘押宝’中国青年导演的未来。他们一定能成!”
胡玫与张艺谋、陈凯歌等被视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中国恢复高考后最早一批(即78级)考入电影学院接受专业系统学习的电影人。跨足电影、电视界的胡玫,曾打造出《女儿楼》《远离战争的年代》《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大江东去》等一系列代表作。
近日,中国著名导演胡玫在出席第四届中加国际电影节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日前在举行的第四届中加国际电影节上,胡玫执导的《进京城》做为开幕影片并获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制作人三个项。同时,她10年前的作品《孔子》亦在电影节期间再度展映,收获不少好评。这两部作品反映的年代背景跨度超过两千年,但在胡玫看来,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涵义。“只要是华人聚集的地方,我们的文化还是以‘礼智信’作为基本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的。这是我们文明的传承。”
“关注历史也是对现实的关照。”胡玫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们的今天和历史仍然是不能割断的。”
以来,中国电影行业经历过“高峰——低谷——上升”的发展阶段。胡玫回忆说,在上世纪90年代的低潮期,中国电影的产量甚至仅为每年10到20部,票房更远非港台地区电影和电影的对手。
她说,随着国家的快速稳步发展,并通过中国电影人一代一代的努力,中国的电影事业“很地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文件和法规法律相继出台。这为电影行业和电影人在技术、版权、行业规范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越来越全面的保障。
胡玫说,正因如此,近20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
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近610亿元人民币,银幕总数超过6万块,全国生产影片超过1082部。
胡玫认为,电影的画面语言可直击,也可以直观地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电影是一种“国际通吃的语言”。今天的中国要打造文化强国,电影应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
胡玫直言,目前中国的电影业发展水平与同行相比尚有差距,仍存在“自说自话、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现象。“但不要着急,”她说,今天学习电影艺术的年轻人中不乏人才,很快会有一批新人进入中国影坛。
“其实我们的很多好片子,包括很多优秀的主旋律影片,由于电影工业的意识不够强,在电影的发行业、制片业领域仍然有着巨大欠缺。”胡玫认为,中国电影同行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重心常常放在制作和创作方面,仍在实行“导演中心制”。“这是不行的。一定要改成‘制片人中心制’,一定要发行优先,走到电影工业发展的正常渠道上来。”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导演是站在国际语言的平台上讲中国的故事,书写、抒发我们的文化观。”胡玫相信,多通过人性角度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能够让影片界范围内获得更多接受。中国人正能量的价值观能够通过电影实现向世界的。
她列举说,诸如吴京、徐峥、郭帆等一批中国青年导演执导的多部优秀影片,在制作水平和影响力上,都已站到了世界电影界的潮头。类似《哪吒》这样的影片,在技术、观念以及电影语言上都有了非常现代化的构思和突破。
“这是让人非常欣慰的,”胡玫对记者说,“作为我这个年龄的导演,我愿意助推这些青年导演的未来。”(记者 余瑞冬)任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