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输入的同时,中国电影也一直在努力走出去。9月4日,在“展映”论坛上,国内外专家齐聚,探讨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电影管理局副巡视员栾国志直言,目前国产片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南大学教授骆思典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国外有三分之一观众还不了解中国电影;主营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华狮公司总裁蒋燕鸣指出,中国影市目前虽然很热,但却是一种浮躁的状态,华语片海外推广前景困难重重。
电影局副巡视员栾国志指出,国产片目前在对外输出上存在“三多三少”问题—产量多,实现国际的少;参加电影节等公益展映的多,商业发行的少;进入艺术影院的多,进入主流商业院线的少。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生产故事片超过700部,在国外院线亿),跟法国、韩国、印度等国家不能比。而且,这些影片基本是在少量艺术影院上映,没当年的《英雄》和《卧虎藏龙》一样,进入主流商业院线。
国产片为什么出口困难?栾国志认为,主因还是“产品本身有问题。多数国产片结构松散、内容拖拉、逻辑幼稚,不能把中国文化跟其他国家的文化结合起来,在表现形式上也缺乏国际视野。再加上文化、语言差异,翻译又不到位(有些片名都翻译不准确),所以很难引起国外观众共鸣。”另外,营销推广上也存在问题,西野花梨“国内公司重制片轻宣传,重国内轻国外,基本上都是散兵游勇,单打独斗,海外营销团队弱。”在政策上,大部分海推人员的反馈是,财政补贴少、内外收税、通关困难。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海外文化推广政策。
时至今日,提到中国电影,老外脱口而出的还多是Bruce Lee、Jackie Chan,导演也只有李安、王家卫等几人有国际知名度。Stanley Rosen是美国南大学系教授,也是一个中国电影通,他给自己取名骆思典。骆教授提到了一组数据,来自《2011中国电影国际研究年度报告》,该报告指出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现实处境—33%以上的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不了解;32.3%的英语观众完全没有看过中国电影;选择中国电影作为了解中国文化主要渠道的外国观众比例仅为25.9%。
近日姜文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中国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上越来越没有席位?姜文分析,过去电影节给中国电影人颁,有一定的同情弱者心态,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变得这么强,人家对你的态度当然变了。骆思典教授表示赞同姜文的说法,称以前国外电影节在寻找中国电影时有一种潜意识,讲述中国,或者有隐喻的影片容易被看中。即便是现在,这种心态依然起作用。
中国电影要和海外接轨?在资深发行人蒋燕鸣看来,很难!蒋燕鸣是“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总裁,几年前,他感觉到,在上映的华语片好像比《卧虎藏龙》、《英雄》时期少了很多,想看而没得看。于是决定试水华语片海外发行,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大坑,很难做,两年内赔了400万美元。”幸运的是,在2011年10月,华谊和博纳同时参股华狮,公司才幸免破产消失。截至目前,华狮已经把30多部国产片推向国外,在、、等多个国家开拓市场,主要针对海外华人观众,公司业绩也开始上涨。
对于当下中国电影,蒋燕鸣的感受是,“处在一个浮躁的时期,谁都想投资电影赚钱,但这些电影人是否想着把民族的东西拍好,我持怀疑态度。”蒋燕鸣还透露,现在很多小公司和制片人到国外,狂忽悠,给人家承诺都能办到,但实际上什么都做不成,这对中国人的信誉是很大的。“我们都在谈国产电影走出去,但实际上中国制片方在拍片前很少考虑到世界发行。之前有个导演让我把他的片子拿到美国去,剩一个月就要放了,人家说音乐版权有问题,不能走出亚洲。我把歌曲删掉。离放映还有一周了,一看,没有英文字幕。”
十年前,中国的银幕数不到1000块,去年超过15000块,到今年底,银幕数可能达到18000块。美国3亿人口,4万块银幕,中国有7亿城镇人口,相比之下,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栾国志
《英雄》导演张艺谋将为华纳拍西片《卡西莫多》,目前正在商议中。该片取材于雨果的《钟楼怪人》,2011年由乔什·布洛林提议发起。张艺谋希望继吴宇森和李安之后成功执导英文影片。—骆思典